宰臣
燮理有所未至或近侍蒙蔽赏罚失当或狱有冤滥
赋役繁重以致乖和宜与老臣共议所由诏明言其
事当行者以闻十一月丙午客星变为彗犯紫微垣
历轸至壁十五宿明年二月庚寅乃灭甲戌左丞相
合散等言彗星之异由臣等不才所致愿避贤路帝
曰此朕之愆岂卿等所致其复乃职苟政有过差勿
惮于改凡可以安百姓者当悉言之庶上下交修天
变可弭也
延佑七年三月英宗即位十二月下诏求言
按元史英宗本纪延佑七年三月庚寅帝即位十二
月乙巳朔诏七品以上官有伟画长策可以济世安
民者实封上之丁卯铁木迭儿拜住言比者诏内外
言得失今上封事者或直进御前乞令臣等开视乃
入奏闻帝曰言事者直至朕前可也如细民辄诉讼
者则禁之
英宗至治三年二月令百官言便宜事八月泰定帝
即位诏求直言
按元史英宗本纪至治三年二月癸酉畋于柳林顾
谓拜住曰近者地道失宁风雨不时岂朕纂承大宝
行事有阙欤对曰地震自古有之陛下自责固宜良
由臣等失职不能燮理帝曰朕在位三载于兆姓万
物岂无乖戾之事卿等宜与百官议有便民利物者
朕即行之 按泰定帝本纪至治三年八月癸巳即
皇帝位十二月诏求直言
顺帝至正九年九月甲子凡建言中外利害者诏委
官选其可行之事以闻
按元史顺帝本纪云云
  明
太祖洪武三年诏廷臣言得失
按大政纪洪武三年十二月壬午日中有黑子诏廷
臣言得失起居注万镒言日者阳之精也至阳之中
而有黑子焉是阴之奸乎阳也其在人事德为阳刑
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刑胜乎德小人胜乎君子
臣请凡臣民有罪法当死者皆三覆奏毋辄置之刑
小人而奸君子之位者黜之庶乎天象感也吏部尚
书郎本中言日者君之象也在陛下修德以禳之君
德修则天变自消昔宋景公一言之善荧惑犹为之
退舍况陛下以天锡之资诚能益加修省何天变之
不回哉且河南中原之士隐于山林者宜访求之仕
于朝者有能加其官或不能者加其黜罚焉凡天之
仁爱人君鉴视告戒无所不在则人君体之于心而
施之于政者亦当无所不用其情也诗曰明明在上
赫赫在下天人感应之机如此愿陛下无忽上皆嘉
纳其言
洪武九年诏言事者直陈得失
按明会典洪武九年颁建言格式使言者直陈得失
无事繁文
按大政纪洪武九年六月上谕侍臣曰昔大禹以五
声听治为铭于笋曰教我以道者击鼓以义者击
钟以事者振铎以忧者击磬以狱者摇鼗禹圣人也
虚己求言如此之切朕屡敕廷臣言无讳至今少有
启沃朕心者侍臣对曰陛下事无可言者上曰朕日
总万几安能事事尽善所望左右尽忠补过如卿所
言非朕所望也侍臣顿首谢十二月庚戌颁建言格
式上因主事茹太素卜疏时务累万余言可行者四
事因颁示中外使言者直陈得失无事繁文复自序
其事于旨云
按明昭代典则九年闰九月庚寅诏曰朕本布衣因
元多故遂与群雄并驱险阻艰难更历备至方得偃
兵息民称尊海内纪年洪武已九春秋矣迩来钦天
监奏报五星紊度日月相刑于是静居自省古今干
道变化殃咎在于人君思之至此皇皇无措惟尔臣
民许言朕过于戏于斯之道惟忠且仁者能鉴之若
假公济私岂贤人君子之操非所望焉
洪武十年诏言事者实封直达御前
按昭代典则洪武十年六月丁巳上谓中书省臣曰
清明之朝耳目外通昏暗之世聪明内蔽外通则下
无壅遏内蔽则上如聋瞽国家治否实关于此朕常
惧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
言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尚虑微贱之人敢言
而不得言□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如此则所言有
限所闻不广其令天下臣民凡言事者实封直达御

洪武十五年诏言事者实封递奏
按明会典十五年令军士建言者所司用印实封入
递奏闻本人不必赴京
洪武十八年诏中外条陈军民利病政事得失
按明昭代典则洪武十八年二月甲辰上以当春久
雨阴晦不解间雪雹以雷虽时气不和亦人事有以
致之乃谕中外凡军民利病政事得失条陈以进下
至编民卒伍苟有所见皆得尽言无讳
惠宗建文元年三月京师地震求直言
按大政纪云云
建文二年八月承天门灾诏求直言
按明昭代典则云云
成祖永乐元年诏百工技艺皆许陈奏
按名山藏典谟记永乐元年十二月诏百工技艺凡
利国益民之事皆许陈奏
永乐二年命六科给事中庶务失中直言无隐
按明昭代典则永乐二年春正月上御奉天门召六
科给事中谕曰朕日临百官可否庶务或有失中尔
等宜直言无隐又顾解缙等曰敢为之臣易求敢言
之臣难得敢为者强于己敢言者强于君所以王魏
之风世不多见欲使进言者无所畏听言者无所忤
天下何患不治朕与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