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书高宗本纪仪凤元年七月丁亥有彗星出于
东井八月庚子诏文武官言事
中宗嗣圣四年太后以旱下诏求言
即武后
垂拱三年

按唐书武后本纪垂拱三年四月癸丑以旱命京官
九品以上言事
神龙元年诏求直言
按唐书中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中宗本纪神龙
元年二月诏九品已上及朝集使极言朝政得失
元宗开元二年正月壬午以关内旱求直谏
按唐书元宗本纪云云
开元三年诏求直言
按唐书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开元三年五
月以旱故下诏令诸长官各言时政得失以辅朕之
不逮十月诏曰朕以薄德祗膺睿图曾不能虚己淳
源励精至道将致俗于仁寿思纳人于轨训幸乾坤
交泰风雨咸若中外百僚尽知戒惧天下万姓颇亦
欢康犹恐人或未安政有不惬令外司置匦侧门进
状封章论事靡所不达轩阶进规于何不尽曾无忤
旨之罚实有推心之期岂朕之不诚何人则未谕如
闻朝廷之内g纷然进不昌言退不讪议悬书以
谤国侨之患邓析伪言而辨孔子之诛少正自昔为
蠹罔不在兹求于理政固宜惩绝自今已后制敕有
不便于时及除授有不称于职或内怀奸忒外损公
私并听进状具陈得失五品已上官乃许其廷争若
轻肆口语潜行诽委御史大夫已下严加察访状
涉疑似推勘奏闻
开元十四年以灾异诏求直言
按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四年六月戊午东都大风
拔木壬戌诏州县长官言事
按旧唐书元宗本纪开元十四年六月戊午大风拔
木发屋毁端门鸱吻都城门等及寺观鸱吻落者殆
半上以旱暴风雨命中外群官上封事指言时政得
失无有所隐
肃宗干元元年诏求直言
按唐书肃宗本纪干元元年四月乙卯赐文武官阶
勋爵京官九品以上言事
按册府元龟干元元年四月诏京官九品已上许上
封事极言时政得失朕将亲览用伫嘉谋才有可观
别当甄录
干元二年诏求直言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旧唐书肃宗本纪干元
二年夏四月壬寅诏文武五品已上正官各举贤良
方正直言极谏一人任自封进两省官十日一上封

按册府元龟二年三月诏昔公卿面谏载在简册令
仆陛奏亦惟旧章所以下竭其忠上闻其过君臣同
德岂不盛欤公卿已下有能论时政之非箴朕躬之
阙有益于国有利于人宜尽昌言以救时敝朕必当
行终无讳者朝廷用一人擢一职或有不当亦任奏
论在京文武五品已上正员清资官各举贤良方正
直言极谏一人任自封进两省官十日一上封事直
论得失无假文言冀成殿最用存沮劝
上元二年令谏官直言时政得失
按唐书肃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上元二年九
月制曰所设谏曹欲闻讽议允副从绳之望须成削
□之书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夫若
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
代宗广德元年令谏官直言无讳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广德元年七
月制谏官每月一上封事无所回避
广德二年诏求直言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二年二月制
百官有论时政得失并任指陈事实具状进封必宜
切直无讳有司白身人亦宜准此任诣匦使进表朕
将亲览必加择用三月诏曰为政者宣之使言作事
者稽之于众切于求道务以从人将明目而达聪亦
理烦而去惑经国之体庶无阙言文武百官及诸色
人等有论时政得失上封事者状出后宜令左右仆
射尚书及左右丞诸司侍郎御史大夫中丞等于尚
书省详议可否具状闻奏其所上封事除常参官外
有时辞理可观或干能堪用者亦宜具言详议官中
或见不同者即任别状奏闻十二月乙酉令谏官每
日奏事
大历七年以灾异诏求直言
按唐书代宗本纪不载 按册府元龟大历七年十
一月制曰淮南数州夏秋无雨朕精诚奉天诫惧临
下唯恐明有所不照聪有所不达百辟卿士咸□予
违宣示百姓令知朕意
大历八年诏求直言
按唐书代宗本纪大历八年九月戊子诏京官五品
以上两省供奉官郎官御史言事
按册府元龟八年九月诏京官五品已上及两省供
奉官郎官御史各上封事论国之利害时大有年帝
虑税重害农弊延百姓乃下是诏旬日内抗疏者百
余人损益各异悉亲览留中不出
大历十二年下诏求言
按唐书代宗本纪十二年四月癸巳诏谏官献封事
勿限时侧门论事者随状面奏六品以上官言事投
匦者无勒副章
按册府元龟十二年四月诏曰昔予太祖太宗之御
天下也功格二仪不私于己化覃万宇犹问于人外
与公卿大夫讨论政典内与鸿生硕老演畅儒风日
旰忘劳特称至理犹复旁求谏诤俯察讴谣广延不
讳之书载建登闻之鼓于时中朝无阙政四海无疲
人历代是遵列圣相轨朕承天序祗奉睿图战战兢
兢日慎一日于兹十六年矣何尝不励精理道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