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元末兵乱祠毁于火秉彝之父彦
圣欲作新之未果而卒国朝洪武十年秉彝以为先
人之志奚可不承乃谋于堂弟集财聚工为祠于故
址复以器不可以祭也设牢醴粢盛之器藏于祠
以族人各用其物以祭不饬也割田若干亩以供祀
事请族之宗子主其祭祭必有礼而不越焉其役逾
年而成其事可以传久而无弊因赵君鼎来京师请
书之今天下之礼不合于古者多矣不合于古而合
人情虽圣人出不能易也人之富贵自外至者不可
以必得得之不可以世守而祗祖事先之心发乎天
性人之所同也乌得以自外至为之制而禁抑天性
哉苟拘古之法庶人惟得祭其祢今饮与食持杯必
奠执匕必祝始为饮食之人去今已远矣今之饮食
非彼为之也人犹不忘之况祖考吾之所本者吾身
皆其遗体岂可忘而不祀乎自汉以来民之祭已上
及高祖非人不由礼也不合于情势不可守也孔子
尝谓继周者有所损益其此类也夫陈氏之祠自始
迁而祭群祖言乎古之礼固不尽合先王制礼之意
似可为得礼之本盖礼所以善俗而教民亲睦虽作
于古不足以感人心犹非古也虽不合于古于俗有
益焉安知其不合于先王之意乎暴戾之夫不可以
词说化示之以父之像则泣过祖之庙则敬其泣与
敬岂待词说哉出乎天性不可止也陈氏族人信盛
矣合之以一祠犹一家也此祠不废传数百年犹旦
暮也辨其亲&#谨其品节不合于礼者鲜矣有可以
持世变俗者极人力之至难犹得为之况为祠而善
一族者乎然则兴作之工虽微而可书者甚大余有
志于变俗而未能者喜其事约而博因记其成且识
所感焉
  庐陵吟溪陈氏族谱序    何乔新
予友秋官郎中庐陵陈君时庄出其所修家谱属予
序按谱陈本舜后其先胡公满以神明之俟于陈
为楚所灭其子孙遂以国氏宋初有讳松贞者为庐
陵教授因家城北之吟溪而庐陵有陈实始于兹传
数世至讳世荣者登进士第卒官宣教郎子元伯尚
宋宗室女其云仍日蕃其衣冠日盛而陈遂为庐陵
望族国初有讳灌者佐太祖高皇帝定天下累官宣
城太守宏谟骏烈国史纪焉宣城尝病其家谱散轶
欲修辑之未就而殁宣德癸丑其子致广始考其可
征者仿眉山苏氏谱例为流庆图而先世之遗文轶
事附焉迨今三十余年其族舄奕繁衍不胜纪时庄
致广从孙也复取旧谱而增修之自七世以上则仍
其旧不敢辄有损益八世以下则详考而具录焉名
卿伟人之诗文为陈氏作者各以类附录于后总题
之曰庐陵陈氏续修族谱夫族谱之作明吾之所自
出也故君子慎之果吾所自出欤虽贱且恶焉不敢
遗也遗之则黜其祖是不孝也非吾所自出欤虽贵
且贤焉不敢冒也冒之则罔其祖亦不孝也然杜正
伦世出本微而求合于城南诸杜则罔其祖矣近世
吴兴秦氏耻桧之奸而讳称其子孙则黜其祖矣呜
呼古之谱其族也明之后之谱其族也乱之苟谱之
而以乱之也曷若不谱之为愈哉今观陈氏之谱断
自其所可知而其不可考者缺焉斤斤焉尊祖睦族
之意是固孝子之用心也时庄以明经登第其为司
法勤慎而文乎跻华登峻以亢其宗以昭其祖
以光启其后盖有日矣昔唐宰相世系表以贵传庐
陵欧阳氏族谱以贤传斯谱也安知不以时庄之贵
且贤而盛传欤
  陈氏族谱序        王世贞
左氏有言先王因生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盖其时
多世臣云以故宗法得提衡其间与治法相左右而
不废太史公之为史也人为之传而其有爵而不替
者特名之曰世家夫亦命氏之遗指哉若江左之有
贵姓也则自王谢始也顾陆朱张肩之也江左入而
为隋王谢之贵小屈而崔卢李郑之贵兴魏孝文为
之嘘而借之及其末也虽唐文皇以天子之尊求胜
之而不可得然其人皆以姓贵者也非能贵姓者也
五季之中原日寻于干戈至靖康而悉以委寇衣冠
之士脱锋刃而窜匿于吴越闽广之间抱其遗编以
诲其子弟出而当太平之用故天下之所称贵姓者
渐不在北而在南荐辟科举之政行天子所与共天
下者皆彬彬诸书生诵法孔子之辈士或旦白屋而
夕朱户其子弟习其遗编以继显故其姓之所以贵
渐不在纨&#而在诗书此其人能贵姓者也非以姓
贵者也今东南名诗书族毋如闽而闽之族毋如陈
余皆与其&#善今年大中丞公某抚关中出其书一
编示余曰是谱也伯兄太仆芹之属草而某为润色
者也是家大人中宪公之志也读之则其先光州之
固始人从王潮入闽而家福清之南阳村三传而讳
泰者徙长乐之江田十四传而文海公复徙古田县
又八传而为中顺公某中宪公某又一传而为今中
丞公及其伯兄中丞某再传而为县令&#长祚此其
最章章盛者也其留江田而显者曰给事某曰提学
洙自江田而徙闽之青铺显者曰太仆联芳自古田
而徙闽之南台显者曰兵部时霖凡闽之为陈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