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抱膝吮乳以伸负罪引
慝之诚而太上皇后宗戚贵臣左右环拥更进譬谕
解释之词则太上皇帝虽有忿怒之情亦且霍然云
消雾散而欢意浃洽矣此二事也若夫朝廷之纪纲
则臣又愿陛下深诏左右勿预朝政但使朝廷尊严
纪纲振肃而国家有泰山之安则此等自然不失富
贵长久之计其实有勋庸而所得褒赏未惬众论者
亦诏大臣公议其事稽考令典厚报其劳而凡号令
之弛张人才之进退则一委之二三大臣使之反复
较量勿徇己见酌取公论奏而行之批旨宣行不须
奏覆但未令尚书省施行先送后省审复有不当者
限以当日便行缴驳如更有疑则诏大臣与缴驳之
官当晚入朝面议于前互相论难择其善者称制临
决则不惟近习不得干预朝权大臣不得专任己私
而陛下亦得以益明习天下之事而无所疑于得失
之g矣此三事也若夫山陵之卜则臣前日常以议
状进呈近日又与同列连名具奏今更不敢频烦圣
听亦望特宣大臣使详臣等前后所论而决其可否
于立谈之间先宽七月之期次黜台史之说别求草
泽以营新宫使寿皇之遗体得安于内则宗社生灵
皆蒙福于外矣此四事也凡此四事皆今日最急之
务切乞留神反复思虑断而行之以答天变以慰人
心上以彰圣主用人求谏之实下以伸小臣爱君忧
国之忠则臣不胜千万大幸又窃念臣老病之余寒
斋独宿终夜不寐忧虑万端而进对之时率多遗忘
言语精神又不能以自达是以前日一再面奏所陈
数事有未蒙深察者今因入侍敢复冒昧辄形纸墨
伏惟圣明独赐详览而择其中至于孤危之踪不敢
自保窃恐自今以往不获久侍清闲之燕矣臣无任
瞻恋恳切惶恐俟罪之至
  甲寅拟上封事
五月二十六日朝散郎秘阁修撰权发遣潭州军州
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主管荆湖南路安抚司公事
马步军都总管借紫臣朱熹谨昧死百拜上疏皇帝
陛下臣近者窃闻陛下过宫一事多有论谏未蒙采
纳屡降指挥寻复寝罢观听惶惑传闻骇异如臣孤
贱□远窃伏草茅不闻外廷末议初不敢妄有开说
尘渎圣聪特以今此蒙恩起当藩屏之任静思所职
上关国体若朝廷正纲纪立主德修人心悦则守土
之臣虽极驽钝尚可凭借威灵勉自驱策以称任使
傥根本动摇腹心蛊坏大势倾压无复可为则中外
之臣虽有奇才远略亦无所施况如迂愚虽欲捐躯
报国亦何所用其力哉是以不能自已有不能不为
陛下言者然臣所读者不过孝经语孟六经之书所
学者不过尧舜周孔之道所知者不过三代两汉以
来治乱得失之故所讲明者不过仁义礼乐天理人
欲之辨所遵守者又不过国家之条法考其归趋无
非欲为臣者忠为子者孝而已今者取此以为言则
在廷之臣言之悉矣陛下听之亦熟矣舍此以为言
则自古天下国家未有可以外此而为治者臣今亦
不敢广引前言备礼上疏以钓敢言之名而归过于
陛下请独以父子天性之说为陛下流涕而陈之臣
闻人之所以有此身者受形于母而资始于父虽有
强暴之人见子则怜至于襁褓之儿见父则笑果何
为而然哉初无所为而然此父子之道所以为天性
而不可解也然父子之间或有不尽其道者是岂为
父而天性有不足于慈亦岂为子而天性有不足于
孝者哉人心本明天理素具但为物欲所昏利害所
蔽故小则伤恩害义而不可开大则灭天乱伦而不
可救假如或好饮酒或好货财或好声色或好便安
如此之类皆物欲也清明之地物欲昏之则父或忘
其为慈子或忘其为孝然后造为谗慝者指疑似以
为真实指毫发以为丘山谮之于其父则使施之于
其子者不无少过谮之于其子则使施之于其父者
失其常然后巧为利害之说以劫之盖谓如此则
必受其利不如此则必蹈其害利害既有以蔽其心
此心日益猜疑今日猜疑明日猜疑猜疑不已子一
举足而得罪于其父父一出言而取怨于其子父子
之情坏而祸乱作矣试于暇时或于中夜或于观书
之际或于静坐之顷捐去物欲之私尽祛利害之蔽
默观此心之本然则父子之间固未尝不慈且孝也
臣窃观陛下天资仁孝初政清明进退人才动合公
论一言之善天下诵之岂独于天性至亲反用其薄
况备物之养无大亏缺政事之间无大更革过宫定
省本非难行犹豫迟回动逾时月亦独何也无乃事
起于纤微情阻于疏阔方闲隙之将萌群臣不能救
之于早及形迹既着又不能察陛下事亲之本心且
无以和陛下父子之情往往语言拙直援引过当其
心虽忠于陛下而不足以感悟陛下之听徒以激怒
陛下故近日临欲过宫而复辍者陛下未必不曰身
为万乘之主乃不得一事自由乎故不肯屈独断之
权为群论所迫耳而陛下父子之情所以至此者臣
窃料陛下即位之初便有奸人造为邪说离间陛下
之父子如一饮宴之失寿皇虑陛下或怠于为政一
言动之愆寿皇忧陛下或至于成疾此皆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