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以尊皇后非为公也功显君户止身不传褒新赏
都两国合三千户甚少矣忠臣之节亦宜自屈而信
主上之义宜遣大司徒大司空持节承制诏公亟入
□事诏尚书勿复受公之让奏奏可莽乃起□事上
书言臣以元寿二年六月戊午仓卒之夜以新都侯
引入未央宫庚申拜为大司马充三公位元始元年
正月丙辰拜为太傅赐号安汉公备四辅官今年四
月甲子复拜为宰衡位上公臣莽伏自惟爵为新都
侯号为安汉公官为宰衡太傅大司马爵贵号尊官
重一身蒙大宠者五诚非鄙臣所能堪据元始三年
天下岁已复官属宜皆置谷梁传曰天子之宰通于
四海臣愚以为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
印信名实不副臣莽无兼官之材今圣朝既过误而
用之臣请御史刻宰衡印章曰宰衡太傅大司马印
成授臣莽上太傅与大司马之印太后诏曰可如
相国朕亲临授焉莽复以所益纳征钱千万遗与长
乐长御奉共养者太保舜奏言天下闻公不受千乘
之土辞万金之币散财施予千万数莫不乡化蜀郡
男子路建等辍讼□怍而退虽文王却虞芮何以加
宜报告天下奏可宰衡出从大车前后各十乘直事
尚书郎侍御史谒者中黄门期门羽林宰衡常持节
所止谒者代持之宰衡掾史秩六百石三公称敢言
之是岁莽奏起明堂辟雍灵台为学者筑舍万区作
市常满仓制度甚盛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征
天下通一教授十一人以上及有逸礼古书毛诗
周官尔雅天文图谶锺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通知
其意者皆诣公车网罗天下异能之士至者前后千
数皆令记说廷中将令正乘缪壹异说云群臣奏言
昔周公奉继体之嗣据上公之尊然犹七年制度乃
定夫明堂辟雍堕废千载莫能兴今安汉公起于第
家辅翼陛下四年于兹功德烂然公以八月载生魄
庚子奉使朝用书临赋营筑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
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唐虞发举
成周造业诚亡以加宰衡位宜在诸侯王上赐以束
帛加璧大国乘车安车各一骊马二驷诏曰可其议
九锡之法冬大风吹长安城东门屋瓦且尽五年正
月祭明堂诸侯王二十八人列侯百二十人宗室
子九百余人征助祭礼毕封孝宣曾孙信等三十六
人为列侯余皆益户赐爵金帛之赏各有数是时吏
民以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者前后四十八万七千
五百七十二人及诸侯王公列侯宗室见者皆叩头
言宜亟加赏于安汉公于是莽上书曰臣以外属越
次备位未能奉称伏念圣德纯茂承天当古制礼以
治民作乐以移风四海奔走百蛮并辞去之日莫
不陨涕非有款诚岂可虚致自诸侯王已下至于吏
民咸知臣莽上与陛下有葭莩之故又得典职每归
功列德者辄以臣莽为余言臣见诸侯面言事于前
者未尝不流汗而□愧也虽性愚鄙至诚自知德薄
位尊力少任大风夜悼栗常恐污辱圣朝今天下治
平风俗齐同百蛮率服皆陛下圣德所自躬亲太师
光太保舜等辅政佐治群卿大夫莫不忠良故能以
五年之间至致此焉臣莽实无奇策异谋奉承太后
圣诏宣之于下不能得什一受群贤之筹画而上以
闻不能得什伍当被无益之辜所以敢且保首领须
臾者诚上休陛下余光而下依群公之故也陛下不
忍众言辄下其章于议者臣莽前欲立奏止恐其遂
不肯止今大礼已行助祭者毕辞不胜至愿愿诸章
下议者皆寝勿上使臣莽得尽力毕制礼作乐事事
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即有所间非则臣莽当
被诖上误朝之罪如无他谴得全命赐骸骨归家避
贤者路是臣之私愿也惟陛下哀怜财幸甄邯等白
太后诏曰可唯公功德光于天下是以诸侯王公列
侯宗室诸生吏民翕然同辞连守阙庭故下其章诸
侯宗室辞去之日复见前重陈虽晓喻罢遣犹不肯
去告以孟夏将行厥赏莫不欢悦称万岁而退今公
每见辄流涕叩头言愿不受赏赏即加不敢当位方
制作未定事须公而决故且听公制作毕成群公以
闻究于前议其九锡礼仪亟奏于是公卿大夫博士
议郎列侯富平侯张纯等九百二人皆曰圣帝明王
招贤劝能德盛者位高功大者赏厚故宗臣有九命
上公之尊则有九锡登等之宠今九族亲睦百姓既
章万国和协民时雍圣瑞毕溱太平已洽帝者之
盛莫隆于唐虞而陛下任之忠臣茂功莫着于伊周
而宰衡配之所谓异时而兴如合符者也谨以六
通义经文所见周官礼记宜于今者为九命之锡臣
请命锡奏可策曰惟元始五年五月庚寅太皇太后
临于前殿延登亲诏之曰公进虚听朕言前公宿卫
孝成皇帝十有六年纳策尽忠白诛故定陵侯淳于
长以弥乱发奸登大司马职在内辅孝哀皇帝即位
骄妾窥欲奸臣萌动公手劾高昌侯董宏改正故定
陶共王母之僭坐自是之后朝臣论议靡不据经以
病辞位归于第家为贼臣所陷就国之后孝哀皇帝
觉寤复还公长安临病加剧犹不忘公复特进位是
夜仓卒国无储主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