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能
自存赐之钱可也若任郡寄必择贤才而后可议遂
寝又欲以钞万贯与角抵者苗曰诸处告饥不蒙赈
恤力戏何功获此重赏乎又佥四川廉访司事家人
违例收职田奉使宣抚直坐其主宰臣命奉使即行
遣苗请付法司详议勿使宪司以为口实于是时相
顾谓僚佐曰所以引盖君至枢机者欲其相助也乃
每事相抗何耶今后有公务毋白参政苗叹曰猥以
非才待罪执政中书之事皆当与闻今宰相言若此
不退何俟将引去而适有旨拜江南行台御史中丞
然宰臣怒苗终不解比至即除甘肃行省左丞时苗
已致仕归田里矣时宰复奏旨趣赴任苗舁疾就道
至镇即上言西土诸王为国藩屏赐虽有常制而
有司牵于文法遂使恩泽不以时及有匮乏之忧大
非隆亲厚本之意又言甘肃每岁中粮奸弊百端请
以粮钞兼给则军民咸利矣朝廷从之迁陕西行御
史台中丞到官数日即上疏乞骸骨还乡里明年卒
年五十八赠摅诚赞治功臣中书左丞上护军追封
魏国公谥文宪苗学术淳正性孝友喜施与置义田
以赡宗族平居恂恂谦谨及至遇事张目敢言虽经
锉折无少回挠有古遗直之风焉
  马祖常
按元史本传祖常字伯庸世为雍古部居靖州天山
有锡里吉思者于祖常为高祖金季为凤翔兵马判
官以节死赠恒州刺史子孙因其官以马为氏曾祖
月合乃从世祖征宋留汴掌馈饷累官礼部尚书父
润同知漳州路总管府事家于光州祖常七岁知学
得钱即以市书十岁时见烛欹烧屋解衣沃水以灭
火咸嗟异之既长益笃于学蜀儒张讲道仪真往
受业其门质以疑义数十甚器之延佑初科举法
行乡贡会试皆中第一廷试为第二人授应奉翰林
文字拜监察御史是时仁宗在御已久犹居东宫饮
酒过度祖常上书请御正衙立朝仪御史执简太史
执笔则虽有怀奸利己乞官求赏者不敢出诸口天
子承天地祖宗之重当极调摄至于酒醴近侍进御
当思一献百拜之义英宗为皇太子又上书请慎简
师傅于是奸臣铁木迭儿为丞相威权自恣祖常知
其盗观国史率同列劾奏其十罪仁宗震怒黜罢之
秦州山移祖常言山不动之物今而动焉由在野有
当用不用之贤在官有当言不言之故致然尔疏
闻大臣皆家居待罪祖常荐贤拔滞知无不言俄改
宣政院经历月余辞归起为社稷署令亡何奸臣复
相左迁开平县尹因欲中伤之遂退居光州久之奸
臣既死乃除翰林待制泰定建储擢典宝少监太子
左赞善寻兼翰林直学士除礼部尚书丁祖母忧起
为右赞善复除礼部尚书寻辞归天历元年召为燕
王内尉仍入礼部两知贡举一为读卷官时称得人
升参议中书省事参定亲郊礼仪充读册祝官拜治
书侍御史历徽政副使迁江南行台中丞元统元年
召议新政赐白金二百两钞万贯又历同知徽政院
事遂拜御史中丞帝以其有疾诏特免朝礼光禄日
给上尊祖常持宪务存大体西台御史劾其僚禁酤
时面有酒容以苛细黜之山东廉访司言孔氏讼事
以事关名教不行按者亦引去除枢密副使顷之辞
职归光州复除江南行台中丞又迁陕西行台中丞
皆以疾不赴至元四年卒年六十赠摅忠宣宪协正
功臣河南行省右丞上护军魏郡公谥文贞祖常立
朝既久多所建明尝议今国族及诸部既诵圣贤之
书当知尊诸母以厚彝伦又议将家子弟骄脆有孤
任使而庶民有挽强蹶张老死草野者当建武学武
举储材以备非常时虽弗用识者韪之祖常工于文
章宏赡而精核务去陈言专以先秦两汉为法而自
成一家之言尤致力于诗圆密清丽大篇短章无不
可传者有文集行于世尝预修英宗实录又译润皇
图大训承华事略又编集列后金鉴千秋记略以进
受赐优渥文宗尝驻龙虎台祖常应制赋诗尤被
叹赏谓中原硕儒惟祖常云
  月鲁帖木儿
按元史本传月鲁帖木儿卜领勤多礼伯台氏曾祖
贵裕事太祖为管领怯怜口怯薛官祖合剌袭父职
事世祖父普兰奚由宿卫为中书右司员外郎与丞
相哈剌哈孙建议迎立武宗累迁至山北辽东道肃
政廉访使月鲁帖木儿幼警□读书强记m傥有大
志年十二成宗命与哈剌哈孙之子脱欢同入国学
仁宗时入宿卫一日帝顾问左右曰斯人容貌不凡
谁之子耶左右忘其父名月鲁帖木儿即对曰臣父
普兰奚也帝曰汝父赞谋以定国难朕未尝忘因命
脱忽台传旨四怯薛札撒火孙令常侍禁廷毋止其
入哈剌哈孙欲用为中书蒙古必^赤辄辞焉哈剌
哈孙曰汝年幼欲何为乎对曰欲为御史尔人壮其
志久之遂拜监察御史巡按上都劾奏太师右丞相
帖木迭儿受张弼赃六万贯贷死帝怒碎太师印赐
月鲁帖木儿钞万贯除兵部郎中拜殿中侍御史迁
给事中左侍仪同修起居注寻为右司郎中赐坐便
殿帝顾左右谓曰月鲁帖木儿识量明远可大用者
也他日帝语近臣曰朕闻前代皆有太上皇之号今
皇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