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郡县之责付之监司而其大纲总要则又专在
 朝廷诚能委任大臣俾之推择监司豫于未用之
 先广为询访遇有员阙随才选任或举诸班行或
 拔自州郡或以职任□选或以异等超擢又于既
 用之后责以实效果有异能即加旌异显有实迹
 不次明扬而不肖庸懦贪鄙之徒不顾其一家之
 哭如此则十三道之藩臬数十员之正佐皆得其
 人而郡县无不良之吏田里无不安之民矣致治
 之要端在乎此伏惟仁圣加之意焉天下生民不
 胜大幸
宋神宗谓文彦博等曰诸道帅臣转运使职任至重
一道惨舒系焉宜谨择其人久于其任汉宣循名责
实须用此道彦博对曰为治之要无以易此
 臣按神宗谓诸道使臣职任至重一道惨舒系焉
 臣尝因是而推之一道之惨舒系于使臣则一郡
 之惨舒系于守佐一县之惨舒系于令丞一乡之
 惨舒系于里胥可知已合乡而为县合县而为郡
 合郡而为道合诸道而一之则为天下天下之大
 由诸道之积也道由郡积郡由县积而县又由一
 乡之积也天下之大譬则人之一身焉一身之中
 外有四肢百体内有五脏六腑其气息之相通血
 □之周流无一时之可息无一处之可滞一时或
 息一处或滞则疾病生而疮_成矣病之所以致
 死者不必出自脏腑之中肢体之上一疡生于指
 爪之间仅如黍米亦或可以致命知命君子不可
 以不之谨也是故善治天下者恒以其身视天下
 无尺寸之肤不爱则无尺寸之肤不养身一处乎
 宫庭毡□之上而心常存乎郡县闾里之中端居
 高拱之时瞑目注想之际海宇之大百万之众系
 乎吾之一身一人之身不出户庭之外何以周知
 而□及之哉致赖内外之群臣内焉者为吾举纲
 而挈领外焉者为吾承流而宣化焉耳朝着之间
 百官之众可以目击而声呼也若夫四方八表之
 远吾目不及见也吾耳不及闻也吾身不能亲行
 而躬阅之也所以代吾施政教以安之者有监司
 焉监司之下有郡守也郡守之下有县令也县令
 之下有里胥也地域有广狭人民有众寡政事有
 繁简职任有崇卑其为长民之任而为吾教养斯
 民有功于我者则一而已孟子有言得乎丘民而
 为天子天子之所以得乎丘民者政赖乎此四等
 人耳人主欲安其大宝之位以凝上天之命固祖
 宗之业全其身于安荣之地以为子孙千万年之
 计者乌可不以安民为先务而欲安民者乌可不
 择长民之人哉

 郡守部名臣列传一
  汉
  文翁
按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
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
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
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
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赍计吏以
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
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
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繇高者以补郡
县吏次为孝弟力田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
每出行县益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
令出入闺合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官
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
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
自文翁为之始云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
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按西溪丛话张崇文历代小志文翁姓文名党字仲
翁景帝时为蜀郡太守今汉书皆不载其名姑录于

  韩延寿
按汉书本传延寿字长公燕人也徙杜陵少为郡文
学父义为燕郎中刺王之谋逆也义谏而死燕人闵
之是时昭帝富于春秋大将军霍光持政征郡国贤
良文学问以得失时魏相以文学对策以为赏罚所
以劝善禁恶政之本也日者燕王为无道韩义出身
强谏为王所杀义无比干之亲而蹈比干之节宜显
赏其子以示天下明为人臣之义光纳其言因擢延
寿为谏大夫迁淮阳太守治甚有名徙颍川颍川多
豪强难治国家常为选良二千石先是赵广汉为太
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一切以为
聪明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雠延寿欲更改之教
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
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人人问
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
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
古礼不得过法延寿于是令文学校官诸生皮弁执
俎豆为吏民行丧嫁娶礼百姓遵用其教卖偶车马
下里伪物者弃之市道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
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延寿为吏上礼义好
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
举行丧让财表孝弟有行修治学宫春秋乡射陈钟
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