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
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
之卧起与俱金人迫弁仕刘豫且[之曰此南归之
渐弁曰豫汝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
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
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之复欲
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
从则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
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
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
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
要当舍生以全义尔乃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
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
瘗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
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
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王伦
还朝言弁守节不屈帝为官其子林赐其家银帛会
粘罕等相继死灭弁密疏其事及金国虚实曰此不
可失之时也遣李发等间行归报其后伦复归又以
弁奉送徽宗大行之文为献其辞有曰叹马角之未
生魂消雪窖攀龙□而莫逮泪洒冰天帝读之感泣
官其亲属五人赐吴兴田五顷帝谓丞相张浚曰归
日当以禁林处之八年金使乌陵思谋石庆充至称
弁忠节诏附黄金三十两以赐十三年和议成弁得
归入见便殿弁谢且曰人之所难得者时而时之运
无已事之不可失者几而几之藏无形惟无已也故
来迟而难遇惟无形也故动微而难见陛下与金人
讲和上返梓宫次迎太母又其次则怜赤子之无辜
此皆知时知几之明验然时运而往或难固执几动
有变宜鉴未兆盟可守而诡诈之心宜嘿以待之兵
可息而销弭之术宜详以讲之金人以黩武为至德
以苟安为太平虐民而不恤民广地而不广德此皆
天助中兴之势若时与几陛下既知于始愿图厥终
帝纳其言赐金帛甚厚弁又以金国所得六朝御容
及宣和御书画为献秦桧恶其言敌情奏以初补官
易宣教郎直秘阁有司校其考十七年应迁数官桧
沮之仅转奉议郎十四年卒弁为文慕陆宣公援据
精博曲尽事理诗学李义山词气雍容不蹈其险怪
奇涩之弊金国名王贵人多遣子弟就学弁因文字
往来说以和好之利及归述北方所见闻忠臣义士
朱昭史玩张忠辅高景平孙益孙谷傅伟文李丹五
台僧宝真妇人丁氏晏氏小校阎进朱绩等死节事
状请加褒录以劝来者有聘游集四十二卷书解十
卷曲洧旧闻三卷续]c说一卷杂书一卷风月堂
诗话三卷新郑旧诗一卷南归诗文一卷
  张邵
按宋史本传邵字才彦乌江人登宣和三年上舍第
建炎元年为衢州司刑曹事会诏求直言邵上疏曰
有中原之形势有东南之形势今纵未能遽争中原
宜进都金陵因江淮蜀汉闽广之资以图恢复不应
退自削弱三年金人南侵诏求可至军前者邵慨然
请行转五官直龙图阁假礼部尚书充通问使武官
杨宪副之即日就道至潍州接伴使置酒张乐邵曰
二帝北迁邵为臣子所不忍听请止乐至于三四闻
者泣下翌日见左监军挞揽命邵拜邵曰监军与邵
为南北朝从臣无相拜礼且以书抵之曰兵不在强
弱在曲直宣和以来我非无兵也帅臣初开边隙谋
臣复启兵端是以大国能胜之厥后伪楚僭立群盗
□起曾几何时电扫无余是天意人心未厌宋德也
今大国复裂地以封刘豫穷兵不已曲有在矣挞揽
怒取国书去执邵送密州囚于祚山寨明年又送邵
于刘豫使用之邵见刘豫长揖而已又呼为殿院责
以君臣大义词气俱厉豫怒械置于狱杨宪遂降豫
知邵不屈久之复送于金拘之燕山僧寺从者皆莫
知所之后又作书为金言刘豫挟大国之势日夜南
侵不胜则首鼠两端胜则如养鹰饱则扬去终非大
国之利守者密以告金取其书去益北徙之会宁府
距燕三千里金尝大赦许宋使者自便还乡人人多
占籍淮北冀幸稍南惟邵与洪皓朱弁言家在江南
十三年和议成及皓弁南归八月入见奏前后使者
如陈过庭司马朴滕茂实崔纵魏行可皆殁异域未
褒赠者乞旱颁恤典邵并携崔纵柩归其家升秘阁
修撰主管佑神观左司谏詹大方论其奉使无成改
台州崇道观移书时相劝其迎请钦宗与诸王后妃
十九年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知池
州再奉祠卒年六十一累赠少师邵负气遇事慷慨
常以功名自许出使囚徙屡濒于死其在会宁金人
多从之学喜诵佛书虽异域不废初使金时遇秦桧
于潍州及归上书言桧忠节议者以是少之后弟祁
下大理狱将株连邵会桧死得免有文集十卷子孝
览孝曾孝忠孝曾后亦以出使殁于金金人知为邵
子尚怜之
  洪皓
按宋史本传皓字光弼番易人少有奇节慷慨有经
略四方志登政和五年进士第王黼朱□皆欲婚之
力辞宣和中为秀州司录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