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言轲嚼一卵而吞二者犹
豫未食手握之而觉后乃精于儒学而肄文章因策
名第历任史馆欲书梦中之事不可自为传记吏部
韩退之素知焉曰待予余暇当为一文赞后韩公左
迁其文竟不成也刘君修史时宰辅得人藩镇有事
朝廷凡有瑕绩悉欲书之冀人惕励纵董狐之笔尤
谤必生匿其功过又非史职常暮则沈湎而出韩公
曰史馆国之枢机也其如沈湎之醉何云溪子曰刘
公居史馆而持两端者杜微之聋也推蜀贤于葛亮
阮籍之醉也记魏史于王沉恐危难之逼假聋醉而
混时遇物从机即其尚也昔文王葬枯骨而德王岐
周邹湛瘗甄舒而名魁岘首刘君因梦寐而解衣遂
通三学可谓古人乎前郑广文虔者明皇时为立馆
故以广文号焉编集之外惟日嗜酒睹嫔妃之贵必
致家邦之祸故杜工部遗之歌略曰广文到官舍置
马堂阶下醉则乘马归颇遭官长骂又曰诸公滚滚
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诸公往往厌粱肉广文先
生饭不足又云才名三十年座客寒无毡近有苏司
业时时与酒钱予以刘磁州之醉与广文所同避嫌
远害未为非也
翰林壁记李德裕镇蜀时谓幕宾韦绚云翰林院有
悬铃以备夜直警急文书出入皆引之以代传呼也
长庆中予为学士时河北用兵一夜铃有声如人引
其索者使视之则无人后往往如此使人持棒潜伺
于下终无所睹而数数鸣动不已院中诸公私共准
其鸣时皆应用兵处耗声则急缓亦如之曾莫之差
众咸异之元相诗云神撼引铃索
全唐诗话学士院第三厅学士合子当前有一巨槐
素号槐厅旧传居此合者多至入相学士争槐厅至
有抵彻前人行李而强据之者予为学士时目观此

续翰林志太宗曰词臣实神仙之职也玉堂东西壁
悉画水以布之风涛浩渺瀛洲之象也修篁皓鹤悉
图廊庑奇花异木罗植轩砌风传禁漏月色满庭真
人世之仙境新学士入院上事宣徽告报敕设仪銮
宿陈席幕大官备珍馔设上尊酒茗悉至赴是设者
止凤阁舍人余不得预坐居是职者苟能节用以安
贫杜门以省事探真如之旨养浩然之气来者瞻望
其出处侍者优假其颜色逍遥卒岁非神仙而何
宋绶字公垂仁宗朝同修国史后其子敏求为史馆
修撰父子继世掌史世以为荣焉
春明退朝录开宝二年李文正以中书舍人卢相以
知制诰并命直学士院六年知制诰张公淡直学士
院太平兴国元年汤率更悦徐骑省铉直学士院王
悻州克正张侍郎洎直舍人院四公皆江南文士也
至熙宁二年复置旧官
真宗优待王冀公景德中罢参知政事如置资政殿
学士以命之宰相寇莱公颇抑之令班翰林之下乃
命大学士冀公请铸印不许遂领尚书都省以都省
自有印也
后唐明宗以枢密使安重诲不通文义置端明殿学
士以翰林学士冯道赵凤为之班枢密使之后食于
其院端明殿即西京正衙殿也本朝程侍郎羽为之
后随殿名改为文明殿学士李司空P尝为之庆历
中以同永定谥号改为紫宸殿学士丁文简罢参知
政事为之何右丞郯时为御史言紫宸非人臣所称
又改为观文殿学士未几贾魏公以使相换仆射因
置大学士处之仍诏非历宰相不除明道中改承明
殿为端明殿会先公自南都召归特置学士班翰林
资政以下与旧职名同而立位异矣
唐两京皆有三馆而各为之所所以遂馆命修撰文
字本朝三馆合为一并在崇文院中景佑中命修总
目则在崇文院余各置局他所盖避众人所见太宗
实录在诸王赐食厅真宗实录在元符观祥符中修
册府元龟王文穆为枢密使领其事乃就宣徽南院
厅以便其事自后遂修国史会要名曰编修院及修
仁宗实录而英宗实录同时并修遂在庆宁宫史馆
领日历局置修撰二员宰相为监修自置编修院以
修撰一人主之而日历等书皆析归编修院
归田录太宗时宋白贾黄中李至吕蒙正苏易简五
人同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扈蒙赠以诗云五凤齐飞
入翰林其后吕蒙正为宰相贾黄中李至苏易简皆
至参知政事宋白官至尚书老于承旨皆为名臣
端明殿学士五代后唐时置国朝尤以为贵多以翰
林学士兼之其不以翰林兼职及换职者百年间u
两人特拜程戡王素是也
往时学士循唐故事见宰相不具靴笏系鞋坐玉堂
上遣院吏计会堂头直省官学士将至宰相出迎近
时学士始具靴笏至中书与常参官杂坐于客位有
移时不得见者学士日益自卑丞相礼亦渐薄盖习
见已久恬然不复为怪也
丁文简公度罢参知政事为紫宸殿学士即文明殿
学士也文明本有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又有学士为
诸学士之首后以文明者真宗谥号也遂更曰紫宸
近世学士皆以殿名为官称如端明资政是也丁既
受命遂称曰丁紫宸议者又谓紫宸之号非人臣之
所宜称遂更曰观文观文是隋炀帝殿名理宜避之
盖当时不知然则朝廷之事不可以不学也
往时学士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