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征发及时民乐趋事教化大行飞蝗独不入境改武
冈县尹县控制溪洞蛮獠居抚字稍乖辄弄兵犯
顺元至逾月赤水太清两洞聚众相攻杀官曹相顾
失色计无从出元即单骑从二人径抵其地谕之至
则死伤满道战斗未已獠人熟元名弃兵仗罗拜马
首曰我曹非不畏法缘诉其事于县县官不为直反
以繇役横敛掊克之情有弗堪乃发愤就死耳不意
烦我清廉官自来元喻以祸福归为理其讼獠人遂
安召为国子博士升国子监丞致和元年迁翰林待
制兼国史院编修官时当兵兴元领印摄院事日直
内廷参决机务凡远近调发制诏书檄既而改元天
历郊庙建后立储肆赦之文皆经撰述复条时政数
十事实封以闻多推行之明年初置奎章阁学士院
又置艺文监隶焉皆选清望官居之文宗亲署元为
艺文少监奉诏纂修经世大典升太监检校书籍事
元统元年改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翰林直学士编修
四朝实录俄兼国子祭酒召赴中都议事升侍讲学
士复兼国子祭酒重纪至元五年足患风痹乞南归
以便医药帝不允拜翰林学士未几恳辞去位帝复
不允免其行朝贺礼至正改元更张朝政事有不便
者集议廷中元极言无隐科目之复沮者尤众元尤
力争之未几南归复起为翰林学士以疾未行诏修
辽金宋三史召为总裁官发凡举例俾论撰者有所
据依史官中有悻悻露才论议不公者元不以口舌
争俟其呈□援笔窜定之统系自正至于论赞表奏
皆元属笔五年帝以元历仕累朝且有修三史功谕
旨丞相超授爵秩遂拟拜翰林学士承旨及入奏上
称怏者再三已而乞致仕帝复不允御史台奏除福
建廉访使行次浙西疾复作乃上休致之请作南山
隐居优游山水之间有终焉之志复拜翰林学士承
旨元屡力辞不获命奉敕定国律寻乞致仕陈情恳
切乃特授湖广行中书省右丞致仕赐白玉束带给
俸赐以终其身将行帝复降旨不允仍前翰林学士
承旨进阶光禄大夫十四年汝颍盗起蔓延南北州
县几无完城元献招捕之策千余言凿凿可行当时
不能用十七年春乞致仕以中原道梗欲由蜀还乡
帝复不允时将大赦天下宣赴内府元久病不能步
履丞相传旨肩舆至延春阁下实异数也是岁十二
月戊戌卒于崇教里之寓舍年八十五中书以闻帝
赐赙甚厚赠崇仁昭德推忠守正功臣大司徒柱国
追封楚国公谥曰文元性度雍容含弘缜密处己俭
约为政廉平历官四十余年在朝之日殆四之三三
任成均而两为祭酒六入翰林而三拜承旨修实录
大典三史皆大制作屡主文衡两知贡举及读卷官
凡宗庙朝廷雄文大册播告万方制诰多出元手金
缯上尊之赐几无虚岁海内名山大川释老之宫王
公贵人墓隧之碑得元文辞以为荣片言只字流传
人间咸知宝重文章道德卓然名世羽仪斯文赞卫
治具与有功焉元无子以从子达老后复先元卒有
圭斋文集若干卷传于世
  阿邻帖木儿
按元史哈剌亦哈赤北鲁传哈剌亦哈赤北鲁子阿
邻帖木儿善国书多闻识历事累朝繇翰林待制累
迁荣禄大夫翰林学士承旨英宗时以旧学日侍左
右陈说祖宗以来及古先哲王嘉言善行翻译诸经
纪录故实总治诸王驸马番国朝会之事天历初北
迎明宗入正大统一见欢甚顾左右曰此朕师也天
历三年进光禄大夫知经筵事

按元史本传字子山康里氏父不忽木自有传
祖燕真事世祖从征有功幼肄业国学博通群
书其正心修身之要得诸许衡及父兄家传长袭宿
卫风神凝远制行峻洁望而知其为贵介公子其遇
事英发掀髯论辨法家拂士不能过之始授承直郎
集贤待制迁兵部郎中转秘书监丞奉命往核泉舶
芥视珠犀不少留目改同佥太常礼仪院事拜监察
御史升河东廉访副使未上迁秘书太监升侍仪使
寻擢中书右司郎中迁集贤直学士转江南行台治
书侍御史拜礼部尚书监群玉内司正色率下
国制大乐诸坊咸隶本部遇公燕众伎毕陈视
之泊如僚佐以下皆肃然迁领会同馆事尚书监群
玉内司如故寻兼经筵官复除江南行台治书侍御
史未行留为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仍兼经筵官
升侍书学士同知经筵事复升奎章阁学士院大学
士知经筵事除浙西廉访使复留为大学士知经筵
事寻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知经筵事
提调宣文阁崇文监先是文宗励精图治尝以
圣贤格言讲诵帝侧裨益良多顺帝即位之后剪除
权奸思更治化侍经筵日劝帝务学帝辄就之
习授欲宠以师礼力辞不可凡四书六经所载
治道为帝绸绎而言必使辞达感动帝衷敷畅旨意
而后已若柳宗元梓人传张商英七臣论尤喜诵说
尝于经筵力陈商英所言七臣之状左右错愕有嫉
之之色然素知其贤不复肆愠帝暇日欲观古名画
即取郭忠恕比干图以进因言商王受不听忠
臣之谏遂亡其国帝一日览宋徽宗画称善进
言徽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