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制诰备顾问以翰林学士承旨兼修起居注和礼
霍孙主之帝可其奏默又言三代所以风俗淳厚历
数长久者皆设学养士所致今宜建学立师博选贵
族子弟教之以示风化之本帝嘉纳之默尝与刘秉
忠姚枢刘肃商挺侍上前默言君有过举臣当直言
都俞吁蚬胖所尚今则不然君曰可臣亦以为可
君曰否臣亦以为否非善政也明日复侍帝于幄殿
猎者失一鹘帝怒侍臣或从旁大声谓宜加罪帝恶
其迎合命杖之释猎者不问既退秉忠等贺默曰非
公诚结主知安得感悟至此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
公卿皆往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
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
久之默既老不视事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
往存问焉十七年加昭文馆大学士卒年八十五讣
闻帝深为嗟悼厚加赠赐皇太子亦赙以钞二千贯
命有司护送归葬肥乡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
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
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
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
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后累赠太师封
魏国公谥文正子履集贤大学士
  阎复
按元史本传复字子靖其先平阳和州人祖衍仕金
殁王事父忠避兵山东之高唐遂家焉复始生有奇
光照室性简重美丰仪七岁读书□悟绝人弱冠入
东平学师事名儒康晔时严实领东平行台招诸生
肄进士业迎元好问校试其文预选者四人复为首
徐琰李谦孟祺次之岁己未始掌书记于行台擢御
史掾至元八年用王盘荐为翰林应奉以才选充会
同馆副使兼接伴使扈驾上京赋应制诗二篇寓规
讽意世祖顾和礼霍孙曰有才如此何可不用十二
年升翰林修撰十四年出佥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
司事阶奉训大夫十六年入为翰林直学士以州郡
校官多不职建议定铨选之法十九年升侍讲学士
明年改集贤侍讲学士同领会同馆事二十三年升
翰林学士帝屡召至榻前面谕诏旨具草以进帝称
善二十八年尚书省罢复立中书省帝励精图治急
于择相一日召入便殿谕之曰朕欲命卿执政何如
复屡谢不足胜任帝谓侍臣曰书生识义理存谦让
是也勿强御史台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首
命复为浙西道肃政廉访使先是奸臣桑哥当国尝
有旨命翰林撰桑哥辅政碑桑哥既败诏有司踣其
碑复等亦坐是免官三十一年成宗即位以旧臣召
入朝赐重锦玉环白金除集贤学士阶正议大夫元
贞元年上疏言京师宜首建宣圣庙学定用释奠雅
乐从之又言曲阜守冢户昨有司并入民籍宜复之
其后诏赐孔林洒扫二十八户祀田五千亩皆复之
请也三年因星变又上疏言定律令颁封赠增俸给
通调内外官且曰古者刑不上大夫今郡守以征租
受杖非所以厉廉隅江南公田租重宜减以贷贫民
后多采用大德元年仍迁翰林学士二年诏赐楮币
万贯四年帝召至榻前密谕之曰中书庶务繁重左
相难其人卿为朕举所知复以哈剌哈孙对帝大喜
即遣使召入相之复亦拜翰林学士承旨阶正奉大
夫十一年春武宗践祚复首陈三事曰惜名器明赏
罚择人材言皆剀切未几进阶荣禄大夫遥授平章
政事余如故复力辞不许上疏乞骸骨诏从其请给
半俸终养时仁宗居东宫赐以重锦俾公卿祖道都
门外及即位遣使召复复以病辞皇庆元年三月卒
年七十七谥文康有靖轩集五十卷
  刘敏中
按元史本传敏中字端甫济南章丘人幼卓异不凡
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
功而不自f此后人所勿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
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各言其志曰自幼
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至元十一年由中书
掾擢兵部主事拜监察御史权臣桑哥秉政敏中劾
其奸邪不报遂辞职归其乡既而起为御史台都事
时同官王约以言去敏中杜门称疾台臣请视事敏
中曰使约无罪而被劾吾固不当出诚有罪耶则我
既为同僚又为交友不能谏止亦不无过也出为燕
南肃政廉访副使入为国子司业迁翰林直学士兼
国子祭酒大德七年诏遣宣抚使巡行诸道敏中出
使辽东山北诸郡守令恃贵幸暴横者一绳以法锦
州以水为灾辄发廪赈之除东平路总管擢陕西行
台治书侍御史九年召为集贤学士商议中书省事
上疏陈十事曰整朝纲省庶政进善良剔奸□显公
道杜私门广恩泽实钞法严武备举封赠成宗崩奸
臣希中旨赞其邪谋敏中援礼力争之武宗即位召
敏中至上京庶政多所更定授集贤学士皇太子赞
善仍商议中书省事赐金币有加顷之拜河南行省
参知政事俄改治书侍御史出为淮西肃政廉访使
转山东宣慰使遂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召公卿集议
弭灾之道敏中疏列七事帝嘉纳焉以疾还乡里敏
中平生身不怀币口不论钱义不苟进进必有所匡
救援据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