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士权翰林学士为翰林侍讲学士年五十五卒
谥文正天会七年赠兼中书令正隆二年改赠特进
濮国公
  杨伯雄
按金史本传伯雄字希云真定□城人八世祖彦稠
后唐清泰中为定州兵马使后随晋主北还遂居临
潢父丘行太子左卫率府率伯雄登皇统二年进士
海陵留守中京丘行在幕府伯雄来省视海陵见之
深加器重久之调韩州军事判官有二盗诈称贾贩
逆旅主人见欺至州署陈诉实欲劫取伯雄伯雄心
觉其诈执而诘之并获其党十余人一郡骇服迁应
奉翰林文字是时海陵执政自以旧知伯雄属之使
时时至其第伯雄诺之而不往他日海陵怪问之对
曰君子受知于人当以礼进附丽奔走非素志也由
是愈厚待之海陵篡立数月迁右补阙改修起居注
海陵锐于求治讲论每至夜分尝问曰人君治天下
其道何贵对曰贵静海陵默然明日复谓曰我迁诸
部猛安分屯边戍前夕之对岂指是为非静邪对曰
徙兵分屯使南北相维长策也所谓静者乃不扰之
耳乙夜复问鬼神事伯雄进曰汉文帝召见贾生夜
半前席不问百姓而问鬼神后世颇讥之陛下不以
臣愚陋幸及天下大计鬼神之事未之学也海陵曰
但言之以释永夜倦思伯雄不得已乃曰臣家有一
卷书记人死复生或问冥官何以免罪答曰汝置一
历白日所为暮夜书之不可书者是不可为也海陵
为之改容夏日海陵登瑞云楼纳凉命伯雄赋诗其
卒章云六月不知蒸□到清凉会与万方同海陵忻
然以示左右曰伯雄出语不忘规戒为人臣当如是
矣再迁兵部员外郎丁父忧起复翰林待制兼修起
居注迁直学士再迁右谏议大夫兼著作郎修起居
注如故皇子慎思阿不薨伯雄坐与同直者窃议被
责语在海陵诸子传海陵议征江南伯雄奏晋武平
吴皆命将帅何劳亲总戎律不听乃落起居注不复
召见大定初除大兴少尹丁母忧显宗为皇太子选
东宫官属张浩荐伯雄起复少詹事兄子蟠为左赞
善言听谏从时论荣之集古太子贤不肖为书号瑶
山往鉴进之及进羽猎保成等箴皆见嘉纳复为左
谏议大夫翰林直学士会太子詹事阙宰相复举伯
雄上曰伯雄不可去朕左右而东宫亦须辅导遂以
太子詹事兼谏议六年上幸西京欲因往凉陉避暑
伯雄率众谏官入谏上曰朕徐思之伯雄言之不已
同列皆引退久之乃起是年至凉陉侥巡果有□虞
上思伯雄之言及还迁礼部尚书谓近臣曰群臣有
干局者众矣如伯雄忠实皆莫及也上谓伯雄曰龙
逢比干皆以忠谏而死使遇明君岂有是哉伯雄对
曰魏征愿为良臣正谓遇明君耳因顾谓宰相曰书
曰汝无面从退有后言朕与卿等共治天下有事可
否即当面陈卿等致位卿相正行道扬名之时偷安
自便侥幸一时如后世何群臣皆称万岁十二年改
沁南军节度使召为翰林学士承旨丞相石琚致仕
上问谁可代卿者琚对曰伯雄可时论以琚举得其
人复权詹事伯雄知无不言匡救弘多后宫僚有诡
随者人必称杨詹事以愧之除定武军节度使改平
阳尹先是张浩治平阳有惠政及伯雄为尹百姓称
之曰前有张后有杨徙河中尹卒年六十五谥庄献
  李晏
按金史本传晏字致美泽州高平人性警敏倜傥尚
气皇统六年登经义进士第调岳阳丞再转辽阳府
推官历中牟令会海陵方营汴京运木于河晏领之
晏以经三门之险前后失败者众乃驰白行台以其
木散投之水使工取于下流人皆便之丁内艰服除
召补尚书省令史辞去为卫州防御判官世宗素识
其才名寻召为应奉翰林文字特令诣阁谢上顾谓
左右曰李晏精神如旧慰劳甚悉时方议郊礼命摄
太常博士俄而真授为高丽读册官五迁秘书少监
兼尚书礼部郎中除西京副留守世宗谓侍臣曰翰
林旧人少新进士类不学至于诏赦册命之文鲜有
能者可选外任有文章士为之左右举晏上曰李晏
朕所自识于是召为翰林直学士兼太常少卿以母
老乞归养授郑州防御使未赴母卒起复为翰林直
学士世宗御后合召晏读新进士所对策至县令阙
员取之何道上曰朕夙夜思此未知所出晏对曰臣
伏念久矣但无路不敢言今幸待罪侍从得承大问
愿竭所知上曰然则何如对曰国朝设科取士始分
南北两选北选百人南选百五十人合二百五十人
词赋经义入仕之人既多所以县令未尝阙员其后
南北通选止设词赋一科每举限取六七十人入仕
之人既少县令阙员盖由此也上以为然诏后取人
毋限以数寻擢吏部侍郎兼前职谕之曰卿性果敢
有激扬之意故以授卿宜加审慎毋涉荒唐俄为中
都路推排使迁翰林侍讲学士兼御史中丞会朝士
以病谒告世宗意其诈谓晏曰卿素刚正今某诈病
以宰相亲故畏而不纠欤晏跪对曰臣虽老平生所
恃者诚与直尔百官病告监察当视臣为中丞官吏
奸私则当言之病而在告此小事臣容有不知其畏
宰相何图焉既出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