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具纸笔立螭头下复贞观故事


有令史三人赞者六人贞观三年置起居郎废
 舍人龙朔二年曰左史天授元年亦如之
弘文馆学士掌详正图籍教授生徒朝廷制度沿革
礼仪轻重皆参议焉


武德四年置修文馆于门下省九年改曰弘文
 馆贞观元年诏京官职事五品已上子嗜书者二
 十四人隶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其后又置
 讲经博士仪凤中置详正学士校理图籍武德后
 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上曰直学士又有文学
 直馆皆它官领之武后垂拱后以宰相兼领馆务
 号馆主给事中一人判馆事神龙元年改弘文馆
 曰昭文馆以避孝敬皇帝之名二年曰修文馆景
 龙二年置大学士四人以象四时学士八人以象
 八节直学士十二人以象十二时景云中减其员
 数复为昭文馆开元七年曰弘文馆置校书郎又
 有校理雠校错误等官长庆三年与详正学士讲
 经博士皆罢颛以五品以上曰学士六品以下曰
 直学士未登朝为直馆
校书郎二人从九品上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凡学
生教授考试如国子之制


有学生三十八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供进
 笔二人典书二人榻书十三人笔匠三人熟纸装
 潢匠八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
中书省中书令二人正二品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
判省事凡王言之制有七一曰册书立皇后皇太子
封诸王临轩册命则用之二曰制书大赏罚赦宥虑
囚大除授则用之三曰慰劳制书褒勉赞劳则用之
四曰发敕废置州县增减官吏发兵除免官爵授六
品以上官则用之五曰敕旨百官奏请施行则用之
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
制不易于旧则用之皆宣署申覆然后行焉大祭祀
则相礼亲征纂严则戒饬百官临轩册命则读册若
命于朝则宣授而已册太子则授玺绶凡制诏文章
献纳以授记事之官


武德三年改内书省曰中书省内书令曰中书
 令龙朔元年改中书省曰西台中书令曰右相光
 宅元年改中书省曰凤阁中书令曰内史开元元
 年改中书省曰紫微省中书令曰紫微令天宝元
 年曰右相至大历五年紫微侍郎乃复为中书侍
 郎
起居舍人二人从六品上掌修记言之史录制诰德
音如记事之制季终以授国史


有楷书手四人典二人
集贤殿书院学士直学士侍读学士修撰官掌刊缉
经籍凡图书遗逸贤才隐滞则承旨以求之谋虑可
施于时著述可行于世者考其学术以闻凡承旨撰
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



开元五年干元殿写四部书置干元院使有刊
 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
 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书六
 年干元院更号丽正修书院置使及检校官改修
 书官为丽正殿直学士八年加文学直又加修撰
 校理刊正校勘官十一年置丽正院修书学士光
 顺门外亦置书院十二年东都明福门外亦置丽
 正书院十三年改丽正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五
 品以上为学士六品以下为直学士宰相一人为
 学士知院事常侍一人为副知院事又置院判一
 人押院中使一人元宗尝选耆儒日一人侍读以
 质史籍疑义至是置集贤院侍讲学士侍读直学
 士其后又增修撰官校理官待制官留院官知检
 讨官文学直之员募能书者为书直及写御书人
 其后亦以前资常选三卫散官五品以上子孙为
 之又置画直至十九年以书直画直榻书有官者
 为直院至德二年置大学士贞元初置编录官四
 年罢大学士八年罢校理置校书四人正字二人
 元和二年复置集贤校理罢校书正字四年集贤
 御书院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如开元故事以学
 士一人年高者判院事非登朝官者为校理余皆
 罢初太宗即位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门下
 两省以备访问永徽中命弘文馆学士一人日待
 制于武德殿西门文明元年诏京官五品以上清
 官日一人待制于章善明福门先天末又命朝集
 使六品以上二人随仗待制永泰时勋臣罢节制
 无职事皆待制于集贤门凡十三人崔佑甫为相
 建文官一品以上更直待制其后着令正衙待制
 官日二人
校书四人正九品下正字二人从九品上


有中使一人孔目官一人专知御书检讨八人
 知书官八人书直写御书手九十人画直六人装
 书直十四人造笔直四人榻书六人典四人
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贞观三年置史馆于门下省以它官兼领或卑
 位有才者亦以直馆称以宰相□修撰又于中书
 省置秘书内省修五代史开元二十年李林甫以
 宰相监修国史建议以为中书切密之地史官记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