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止孙&#
怖而生计或徙都武昌更完修江南诸城远其居人
城不可攻野无所掠积大船于夏口则明年之计或
无所及时帝与中书令张华围&#而预表适至华推
枰敛手曰陛下圣明神武朝野清晏国富兵强号令
如一吴主荒淫骄虐诛杀贤能当今讨之可不劳而
定帝乃许之预以太康元年正月陈兵于江陵遣参
军樊显尹林邓圭襄阳太守周奇等率众循江西上
授以节度旬日之间累&#城邑皆如预策焉又遣牙
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
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于要害之地以夺贼心吴
都督孙歆震恐与伍延书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
吴之男女降者万余口旨巢等伏兵乐乡城外歆遣
军出距王浚大败而还旨等发伏兵随歆军而入歆
不觉直至帐下掳歆而还故军中为之谣曰以计代
战一当万于是进逼江陵吴督将伍延伪请降而列
兵登陴预攻&#之既平上流于是沅湘以南至于交
广吴之州郡皆望风归命奉送印绶预仗节称诏而
绥抚之凡所斩及生获吴都督监军十四牙门郡守
百二十余人又因兵威徙将士屯戍之家以实江北
南郡故地各树之长吏荆土肃然吴人赴者如归矣
王浚先列上得孙歆头预后生送歆洛中以为大笑
时众军会议或曰百年之寇未可尽&#今向暑水潦
方降疾疫将起宜俟来冬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藉
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
后皆迎刃而解无复着手处也遂指授群帅径进秣
陵所过城邑莫不束手议者乃以书谢之孙&#既平
振旅凯入以功进爵当阳县侯增邑并前九千六百
户封子耽为亭侯千户赐绢八千匹初攻江陵吴人
知预病瘿惮其智计以瓠系狗颈示之每大树似瘿
辄斫使白题曰杜预颈及城平尽捕杀之预既还镇
累陈家世吏职武非其功请退不许预以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勤于讲武修立泮宫江汉怀德化被万里
攻破山夷错置屯营分据要害之地以固维持之势
又修p信臣遗迹激用U诸水以浸原田万余顷
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众庶赖之号曰杜父
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千数百里北无通路又巴丘
湖沅湘之会表里山川实为险固荆蛮之所恃也预
乃开杨口起夏水达巴陵千余里内泻长江之险外
通零桂之漕南土歌之曰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
名与勇功预公家之事知无不为凡所兴造必考度
始终鲜有败事或讥其意碎者预曰禹稷之功期于
济世所庶几也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
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
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预身不跨马射不
穿札而每任大事辄居将率之列结交接物恭而有
礼问无所隐诲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既立功之
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
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
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当时论者谓预
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唯秘书监涤萆椭曰左丘
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
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时王济解相马又甚
爱之而和峤颇聚敛预常称济有马癖峤有钱癖武
帝闻之谓预曰卿有何癖对曰臣有左传癖预在镇
数饷遗洛中贵要或问其故预曰吾但恐为害不求
益也预初在荆州因宴集醉卧斋中外人闻呕吐声
窃窥于户止见一大蛇垂头而吐闻者异之其后征
为司隶校尉加位特进行次邓县而卒时年六十三
帝甚叹悼追赠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成
预先为遗令曰古不合葬明于终始之理同于无有
也中古圣人改而合之盖以别合无在更缘生以示
教也自此以来大人君子或合或否未能知生安能
知死故各以己意所欲也吾往为台郎尝以公事使
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问耕父云是郑大夫祭仲
或云子产之冢也遂率从者祭而观焉其造冢居山
之顶四望周达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向新郑
城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不填之
示藏无珍宝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必集洧
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贵不劳工巧而此石不入世
用也君子尚其有情小人无利可动历千载无毁俭
之致也吾去春入朝因郭氏丧亡缘陪陵旧义自表
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兆域而所得地中有
小山上无旧冢其高显虽未足比邢山然东奉二陵
西瞻宫阙南观伊洛北望夷叔旷然远览情之所安
也故遂表树开道为一定之制至时皆用洛水圆石
开隧道南向仪制取法于郑大夫欲以俭自完耳棺
器小敛之事皆当称此子孙一以遵之子锡嗣

 将帅部名臣列传十七
  晋二
  王浚
按晋书本传浚字士治弘农湖人也家世二千石浚
博涉坟典美姿貌不修名行不为乡曲所称晚乃变
节疏通亮达恢廓有大志尝起宅开门前路广数十
步人或谓之何太过浚曰吾欲使容长幡旗耳众
咸笑之浚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