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部汇考
  周
周制国有长及遂有五县县设县正掌其县之政令
按周礼天官大宰之职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二曰长
以贵得民



郑康成曰长诸侯也一邦之贵民所仰也 愚
 按王制云五国以为属属有长八州三百六十长
 自唐虞以来诸侯亦有以长名者郑氏之说亦未
 可非也
地官遂人中大夫二人掌邦之野



郑康成曰郊外曰野谓甸稍县都 黄氏曰遂
 人因六遂而为名六遂在甸则所掌者甸地而已
 而曰掌邦之野盖合稍县都鄙法之当行者通掌
 之稍县都鄙居民廛里授田沟洫治地皆野法与
 甸同其法悉自遂人出稍为邑县鄙为都则各听
 于其主非遂人之所属也遂人中大夫秩比小司
 徒县二千五百家鄙五百家随民众寡而为之甸
 稍县鄙居民皆如此惟甸则合县为遂
以土地之图经田野造县鄙形体之五家为邻五
邻为里四里为A五A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



王昭禹曰土地之图大司徒所建之国以土地
 之图经田野则以所建之国为井牧沟涂田莱之
 类而经之也 郑康成曰经形体皆谓制分界也
  易氏曰小不曰邻言鄙之成则邻之成可知大
 不曰遂言县之成则遂之成在其中言县鄙则举
 中以见上下 项氏曰比则亲之至邻则始相邻
 近闾则同门里则同居族则相葬A则相赞助而
 已鄙之名卑于党县之名小于州凡遂之制皆放
 于乡 王氏曰比相保则邻亦相保闾相受则里
 亦相受族相葬则A亦相葬矣党相救则鄙亦相
 救矣州相Q则县亦相Q矣乡相宾则遂亦相宾
 矣
皆有地域沟树之使各掌其政令刑禁



郑锷曰皆有地域以为之辨沟之以水树之以
 木有限域之周围有沟树之阻固建官设吏以治
 之使各掌其所治之政令刑禁民可得而治矣
以岁时稽其人民而授之田野简其兵器教之稼穑



贾氏曰授之田野若下夫一廛百亩简其兵器
 若族师旗鼓兵革
县正每县下大夫一人



王氏曰遂官各降乡一等其官各亦降焉故州
 谓之长县与党同谓之正鄙与族同谓之师
各掌其县之政令征比



黄氏曰征征敛也谓之政令征比比而征之小
 司徒井邑丘甸令贡赋税敛之事是也
以颁田里以分职事掌其治讼趋其稼事而赏罚之



项氏曰颁田里谓一廛百亩之类 贾氏曰分
 职事者即九职之功事也 郑锷曰民事不可缓
 稼事伊始则趋之使趋时
若将用野民师田行役移执事则帅而至治其政令



王氏曰移执事若遂师所谓巡其稼穑而移用
 其民以救其时事也
既役则稽功会事而诛赏



刘执中曰稽考其功程会其群吏所集之事职
 否而正其诛赏
显王十九年秦徙都咸阳始集乡邑为三十一县县
置令丞
按史记周本纪不载 按商君列传鞅定变法之令
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
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
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
权衡丈尺
  汉
汉承秦制大县置令小县置长斗食佐史佐之亭有
长乡有三老啬夫游侥之属
按汉书百官表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万户以上
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
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
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大率十里一亭亭
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侥三老掌教
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侥侥循禁贼盗县大率方
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列
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
曰道凡县道国邑千五百八十七乡六千六百二十
二亭二万九千六百三十五


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汉官名秩簿云
 斗食月俸十一斛佐史月俸八斛也一说斗食者
 岁俸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后汉
后汉仍承秦制大县置令小县置长皆有丞尉佐之
乡有三老游侥啬夫亭有亭长里有里魁边县有障
塞尉之属
按后汉书百官志每县邑道大者置令一人千石其
次置长四百石小者置长三百石侯国之相秩次亦
如之本注曰皆掌治民显善劝义禁奸罚恶理讼平
贼恤民时务秋冬集课上计于所属郡国
凡县主蛮夷曰道公主所食汤沐曰国县万户以上
为令不满为长侯国为相皆秦制也
丞各一人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本注曰丞署文书
典知仓狱尉主盗贼凡有贼发主名不立则推索行
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