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凡治国安民及朝政不便于民者未尝及也
大定八年正月乙丑上谓宰臣曰朕治天下方与卿
等共之事有不可各当面陈以辅朕之不逮慎毋阿
顺取容卿等致位公相正行道扬名之时苟或偷安
自便虽为今日之幸后世以为何如群臣皆称万岁
大定十年十月辛未上谓宰臣曰朕凡论事有未能
深究其利害者卿等宜悉心论列无为面从而退有
后言十二月丙寅上谓宰臣曰比体中不佳有妨朝
事今观所奏事皆依条格殊无一利国之事若一朝
行一事岁计有余则其利博矣朕居深宫岂能悉知
外事卿等尤当注意大定十一年正月戊戌尚书省
奏汾阳军节度副使牛信昌生日受馈献法当夺官
上曰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尚书省枢密
院生日节辰馈献不少此而不问小官馈献即加按
劾岂正天下之道自是宰执枢密馈献亦宜罢去十
月甲寅上谓宰臣曰朕已行之事卿等以为成命不
可复更但承顺而已一无执奏且卿等凡有奏何尝
不从自今朕旨虽出宜审而行有未便者即奏改之
或在下位有言尚书省所行未便亦当从而改之毋
拒而不从戊辰上谓宰臣曰衍庆宫图画功臣已命
增为二十人如丞相韩企先自本朝兴国以来宪章
法度多出其手至于关决大政但与大臣谋议终不
使外人知觉汉人宰相前后无比若褒显之亦足示
劝慎无遗之大定十六年十二月丙子上谕宰臣曰
凡已经奏断事有未当卿等勿谓巳行不为奏闻改
正朕以万几之繁岂无一失卿等但言之当更改必
无吝也大定十七年六月己卯谓宰臣曰朕年老矣
恐因一时喜怒处置有所不当卿等即当执奏毋为
面从成朕之失大定二十五年十月丙辰上谓左右
曰宰相年老艰于久立可置小榻廊下使少休息十
二月甲戌上谓宰臣曰太尉守道论事止务从宽犯
罪罢职者多欲复用若惩其首恶后未知畏罪而复
用何以示戒大定二十七年十一月甲子上谓宰臣
曰卿等老矣殊无可以自代者乎必待朕知而后进
乎顾右丞张汝霖曰若右丞者亦右丞相所言也平
章政事襄及汝霖对曰臣等苟有所知岂敢不言但
无人耳上曰春秋诸国分裂土地褊小皆称有贤卿
等不举而已今朕自勉庶几致治他日子孙谁与共
治者乎宰臣皆有惭色
章宗本纪明昌元年春正月辛酉谕尚书省宰执所
以总持国家不得受人馈遗或遇生辰受所献无过
万钱若缌大功以上亲及二品以上官不禁承安三
年夏四月戊辰朔谕有司宰相遇雨可循殿庑出入
斜卯爱实传爱实累官翰林直学士兼左司郎中愤
时相非其人尝历数曰平章曰撤固权市恩击丸外
百无一能丞相赛不菽麦不分更谓乏材亦不至此
人为相参政兼枢密副使赤盏合喜&#暴一马军之
材上矣乃令兼将相之权右丞颜盏世鲁居相位已
七八年碌碌无补备员而已患难之际倚注此类欲
冀中兴难矣于是世鲁罢相赛不乞致仕而白撒合
喜不恤也
元史成宗本纪至元三十一年冬十月帝谕右丞阿
里参政梁德曰中书职务卿等皆怀怠心朕在上
都令还也的迷沙已没财产任明里不花皆至今未
行又不约束吏曹使选人留滞桑哥虽奸邪然僚属
惮其威政事无不立决卿等其约束曹属有不事事
者笞之仍以朕意谕右丞相完泽
文宗本纪至顺元年春二月丁未诏谕中书曰昔在
世祖尝以宰相一人总领庶务故治出于一政有所
统今燕铁木儿为右丞相伯颜既知枢密院事左丞
相其勿复置
崔斌传世祖尝命安童举汉人识治体者一人安童
举斌入见敷陈时政得失曲中宸虑时世祖锐意图
治斌危言谠论直指面斥是非立判无有所讳帝幸
上都尝召斌斌下马步从帝命之骑因问为治大体
今当何先斌以任相对帝曰汝其为吾举可为相者
斌以安童史天泽对帝默然良久斌曰陛下岂以臣
猥鄙所举未允公议有所惑欤今近臣咸在乞采舆
言陛下裁之帝俞其请斌立马扬言曰有旨问安童
为相可否众欢然呼万岁帝悦遂以二人并为相
陈祜传祜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时中书尚书
二省并立世祖厌其烦欲合为一集大臣杂议之祜
还朝特命预其议阿合马为尚书平章政事欲奏升
中书右丞相安童为太师因罢中书省惧祜有异议
许进祜为尚书参知政事以啖之及入议祜极言中
书政本祖宗所立不可罢三公古官今徒存其虚位
未须设事遂罢阿合马怒其忤己除祜佥中兴等路
行尚书省事
高鸣传至元五年立御史台以鸣为侍御史天下初
定中书枢密事壅滞言者请置督事官各二人鸣曰
官得人自无滞政臣职在奉宪愿举察之毋为员外
置人也七年议正三省鸣上封事曰臣闻三省设自
近古其法由中书出政移门下议不合则有驳正或
封还诏书议合则还移中书中书移尚书尚书乃下
六部郡国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取决一省犹
曰有壅况三省乎且多置官者求免失政也但使贤
俊萃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