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要害贼径通属及备御轻重之策为五事上之又
请泾原五州营田益置弓箭手及请彻潼关楼橹皆
报可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辟张&#之杜杞十余人
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
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
民唐德宗所以致朱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
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夔州转运使请
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
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
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
夫初学士苏易简丁度皆自郎中进中书舍人充承
旨及尧臣为承旨不迁官意宰相贾昌朝所抑及是
文彦博为相因其岁满遂优迁之及大享明堂加给
事中与三司更议茶法较天下每岁财赋出入上其
数遂拜枢密副使会侬智高反请折广西宜容邕州
为三路以融柳象隶宜州白高窦雷化&#林仪藤梧
龚琼隶容州钦宾廉横浔贵隶邕州遇蛮入寇三路
会支郡兵掩击令经略安抚使守贵州以统制焉益
募澄海忠敢土军分屯运全永道三州米以饷之罢
遣北兵远戍时狄青经制岭南诏青审议以为便居
枢密三年务裁抑侥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
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
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
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尧臣以文学进典内
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词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
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
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
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
令改谥文忠

 公辅部名臣列传四十一
  宋七
  庞籍
按宋史本传籍字醇之单州武成人及进士第为黄
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调开封府兵
曹参军知府薛奎荐为法曹迁大理寺丞知襄邑县
预修天圣编敕为刑部详覆官擢群牧判官因转对
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枢密院以带甲
马借内侍杨怀敏群牧覆奏乃赐一马三日乃复借
之数日而复罢枢密掌机命反复乃如此平时百官
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送中书枢密院近岁玺书内
降多于旧无以防偏请杜幸门矣往者王世融以
公主子殴府吏法当赎金特停任近作坊料物库主
吏盗官物辄自逃避以宫掖之亲三司遽罢追究今
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祥符令检下稍严胥吏
相率空县而去令坐罢免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
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诏章惠太
后议军国事籍请下合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辩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
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
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
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
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
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
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
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
常博士知临江军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景佑三年
为侍御史改刑部员外郎知杂事判大理寺进天章
阁待制元昊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坐令开府府吏
冯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徙同州就除陕西都转运
使文彦博鞫黄德和狱未上诏籍同案籍言曰德和
退怯当诛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又建言频
岁灾异天久不雨宫中费用奢靡出纳不严须索烦
多有司无从钩校虚实臣窃谓凡乘舆所费宫中所
用宜务加裁抑取则先帝修德弭灾之道也今宿兵
西鄙将士力战弗获功赏而内官医官乐官无功劳
享丰赐天下指目谓之三官愿少裁损无厚赉予专
励战功寇不足平也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
~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明年改延州观
察使力辞换左谏议大夫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门
安远栲栳寨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
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金
明西北有浑州川土沃衍川尾曰桥子谷寇出入之
隘道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寨于谷旁数募
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周美袭取承平寨王信筑龙安
寨悉复所亡地筑十一城及开m名平戎道通永和
乌仁关更东西阵法为方阵颇损益兵械元昊遣李
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
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
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
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
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
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会敌新破
泾原城寨方议修复使者往返逾年又遣贺从勖来
改名曰曩霄称男不称臣籍不敢闻从勖曰子事父
犹臣事君也若得至京师天子不许更归议之籍送
使者阙下因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