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
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阳长政化
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
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
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着姓又
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着姓也帝报曰吾固
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
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
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
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十七年代王敏
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得为郎建初元年大
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
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
政未着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
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
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
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
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
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郑弘
按后汉书本传弘字巨君会稽山阴人也从祖吉宣
帝时为西域都护弘少为乡啬夫太守第五伦行春
见而深奇之召署督邮举孝廉弘师同郡河东太守
焦贶楚王英谋反发觉以疏引贶贶被收捕疾病于
道亡没妻子闭系诏狱掠考连年诸生故人惧相连
及皆改变名姓以逃其祸弘独髡头负a@诣阙上
章为贶讼罪显宗觉悟即赦其家属弘躬送贶丧及
妻子还乡里由是显名拜为驺令政有仁惠民称苏
息迁淮阴太守四迁建初为尚书令旧制尚书郎限
满补县长令史丞尉弘奏以为台职虽尊而酬赏甚
薄至于开选多无乐者请使郎补千石令史为长帝
从其议弘前后所陈有补益王政者皆着之南宫以
为故事出为平原相征拜侍中建初八年代郑众为
大司农旧交址七郡贡献转运皆从东冶泛海而至
风波艰阻沈溺相系弘奏开零陵桂阳峤道于是夷
通至今遂为常路在职二年所息省三亿万计时岁
天下遭旱边方有警人食不足而帑藏殷积弘又奏
宜省贡献减徭费以利饥人帝顺其议元和元年代
邓彪为太尉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
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帝问知其故遂听置云母屏
风分隔其间由此以为故事在位四年奏尚书张林
阿附侍中窦宪而素行臧秽又上洛阳令杨光宪之
宾客在官贪残并不宜处位书奏吏与光故旧因以
告之光报宪宪奏弘大臣漏泄密事帝诘让弘收上
印绶弘自诣廷尉诏敕出之因乞骸骨归未许病笃
上书陈谢并言窦宪之短帝省章遣医占弘病比至
已卒临殁悉还赐物敕妻子褐巾布衣素棺殡殓以
还乡里
  任隗
按后汉书任光传光子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
欲所得奉秩常以赈恤宗族收养孤寡显宗闻之擢
奉朝请迁羽林左监虎贲中郎将又迁长水校尉肃
宗即位雅相敬爱数称其行以为将作大匠将作大
匠自建武以来常谒者兼之至隗乃置真焉建初五
年迁太仆八年代窦固为光禄勋所历皆有称章和
元年拜司空隗义行内修不求名誉而以沈正见重
于世和帝即位大将军窦宪秉权专作威福内外朝
臣莫不震慑时宪击匈奴国用劳费隗奏议征宪还
前后十上独与司徒袁安同心毕力持重处正鲠言
直议无所回隐语在袁安传永元四年薨子屯嗣帝
追思隗忠擢屯为步兵校尉徙封西阳侯屯卒子胜
嗣胜卒子世嗣徙封北乡侯
  袁安
按后汉书本传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祖父良习
孟氏易平帝时举明经为太子舍人建武初至成武
令安少传良学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
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
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瞿然而
止后举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所在吏人畏而爱之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
举安能理剧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
千人显宗怒甚吏案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
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
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
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岁余征为河南尹
政号严明然未曾以臧罪鞫人常称曰凡学仕者高
则望宰相下则希牧守锢人于圣世尹所不忍为也
闻之者皆感激自励在职十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
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
欲犯边宜还其生口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
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
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
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云以大臣
典边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
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司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