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郎将迁左冯翊
永平三年代李欣为司徒在朝廉直公正与侯霸杜
林张湛郭称朊相善明年坐考陇西太守邓融事
无所据策免五年卒于家时年八十七以河南尹范
迁有清行代为司徒迁字子庐沛国人初为渔阳太
守以智略安边匈奴不敢入界及在公辅有宅数亩
田不过一顷复推与兄子其妻尝谓曰君有四子而
无立锥之地可余奉禄以为后世业迁曰吾备位大
臣而蓄财求利何以示后世在位四年薨家无担石
焉后显宗因朝会问群臣郭丹家今何如宗正刘匡
对曰昔孙叔敖相楚马不秣粟妻不衣帛子孙竟蒙
寝丘之封丹出典州郡入为三公而家无遗产子孙
困匮帝乃下南阳访求其嗣长子宇官至常山太守
少子济赵相
  张禹
按后汉书本传禹字伯达赵国襄国人也祖父况族
姊为皇祖考夫人数往来南顿见光武光武为大司
马过邯郸况为郡吏谒见光武光武大喜曰乃今得
我大舅乎因与俱北到高邑以为元氏令迁涿郡太
守后为常山关长会赤眉攻关城况战殁父歆初以
报仇逃亡后仕为淮阳相终于汲令禹性笃厚节俭
父卒汲吏人赙送前后数百万悉无所受又以田宅
推与伯父身自寄止永平八年举孝廉稍迁建初中
拜扬州刺史当过江行部中土民皆以江有子胥之
神难于济涉禹将度吏固请不听禹厉言曰子胥如
有灵知吾志在理察枉讼岂危我哉遂鼓楫而过历
行郡邑深幽之处莫不毕到亲录囚徒多所明举吏
民希见使者民怀喜悦怨德美恶莫不自归焉元和
二年转兖州刺史亦有清平称三年迁下邳相徐县
北界有蒲阳坡傍多良田而堙废莫修禹为开水门
通引灌溉遂成熟田数百顷劝率吏民假与种粮亲
自勉劳遂大收谷实邻郡贫者归之千余户室庐相
属其下成市后岁至垦千余顷民用温给功曹史戴
闰故太尉掾也权动郡内有小谴禹令自致徐狱然
后正其法自长史以下莫不震肃永元六年入为大
司农拜太尉和帝甚礼之十五年南巡祠园庙禹以
太尉兼卫尉留守闻车驾当进幸江陵以为不宜冒
险远驿马上谏诏报曰祠谒既讫当南礼大江会得
君奏临汉回舆而旋及行还禹特蒙赏赐延平元年
迁为太傅录尚书事邓太后以殇帝初育欲令重臣
居禁内乃诏禹舍宫中给帷帐&#褥太官朝夕进食
五日一归府每朝见特赞与三公绝席禹上言方谅
暗密静之时不宜依常有事于苑囿其广成上林空
地宜且以假贫民太后从之及安帝即位数上疾乞
身诏遣小黄门问疾赐牛一头酒十斛劝令就第其
钱布刀剑衣物前后累至永初元年以定策功封安
乡侯食邑千二百户与太尉徐防司空尹勤同日俱
封其秋以寇贼雨水策免防勤而禹不自安上书乞
骸骨拜太尉四年新野君病皇太后车驾幸其第禹
与司徒夏勤司空张敏俱上表言新野君不安车驾
连日宿止臣等诚窃惶惧臣闻王者动设先置止则
交戟清道而后行清室而后御离宫不宿所以重宿
卫也陛下体AA之至孝亲省方药恩情发中久处
单外百官露止议者所不安宜且还宫上为宗庙社
稷下为万国子民比三上固争乃还宫后连岁灾荒
府藏虚空禹上疏求入三岁租税以助郡国禀假诏
许之五年以阴阳不和策免七年卒于家使者吊祭
除小子曜为郎中长子盛嗣
  第五伦
按后汉书本传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其先齐诸
田诸田徙园陵者多故以次第为氏伦少介然有义
行王莽末盗贼起宗族闾里争往赴之伦乃依险固
筑营壁有贼辄奋厉其众引强持满以拒之铜马赤
眉之属前后数十辈皆不能下伦始以营长诣郡尹
鲜于褒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坐事左转高唐令
临去握伦臂诀曰恨相知晚伦后为乡啬夫平徭赋
理怨结得人欢心自以为久宦不达遂将家属客河
东变名姓自称王伯齐载盐往来太原上党所过辄
为粪除而去陌上号为道士亲友故人莫知其处数
年鲜于褒荐之于京兆尹阎兴兴即召伦为主簿时
长安铸钱多奸巧乃署伦为督铸钱掾领长安市伦
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每读诏书常叹
息曰此圣主也一见决矣等辈笑之曰尔说将尚不
下安能动万乘乎伦曰未遇知己道不同故耳建武
二十七年举孝廉补淮阳国医工长随王之国光武
召见甚异之二十九年从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
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明日复特召
入与语至夕帝戏谓伦曰闻卿为吏U妇公不过从
兄饭宁有之邪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少遭饥乱
实不敢妄过人食帝大笑伦出有诏以为扶夷长未
到官追拜会稽太守虽为二千石躬自斩刍养马妻
执炊爨受俸裁留一月粮余皆贱贸与民之贫羸者
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
之困匮其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
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
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
者吏辄行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