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数九百年乘水王世二十数六
百年乘木王世三十数八百年乘火王世二十数七
百年天地之常也自黄帝至汉五运适周土复归唐
唐应继周汉不可承周隋短祚乃斥晋魏以降非真
主正统皆五行l气遂作唐家千岁历武后时李嗣
真请以周汉为二王后而废周隋中宗复用周隋天
宝中太平久上言者多以诡异进有崔昌者采勃旧
说上五行应运历请承周汉废周隋为闰右相李林
甫亦赞佑之集公卿议可否集贤学士卫包起居舍
人阎伯_上表曰都堂集议之夕四星聚于尾天意
昭然矣于是元宗下诏以唐承汉黜隋以前帝王废
介@公尊周汉为二王后以商为三恪京城起周武
王汉高祖庙授崔昌太子赞善大夫卫包司虞员外

天宝十二载复魏周隋为三恪@介二公复旧封
按唐书元宗本纪十二载五月己酉复魏周隋为三
恪 按王勃传杨国忠为右相自称隋宗建议复用
魏为三恪周隋为二王后@介二公复旧封贬崔昌
乌雷尉卫包夜郎尉阎伯_涪川尉
  梁
太祖开平元年春正月戊辰封唐主为济阴王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云云
太祖开平二年以介国公为三恪@国公莱国公为
二王后
按五代史梁太祖本纪开平二年春二月戊寅封鸿
胪卿李崧介国公为二王后冬十二月己亥以介国
公为三恪@国公莱国公为二王后
  晋
高祖天福二年春正月封唐宗室子为公及隋@公
为二王后以周介公备三恪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云云
天福四年秋九月癸未封李从益为郇国公以奉唐

按五代史晋高祖本纪云云
  汉
高祖天福十二年夏五月甲午以郇国公李从益知
南朝军国事
按五代史汉高祖本纪云云
  宋
太祖建隆元年诏封周帝为郑王正朔服色一如旧

按宋史太祖本纪显德七年太祖即皇帝位迁恭帝
及符后于西宫易其帝号曰郑王尊符后为周太后
正月乙巳大赦改元建隆 按礼志太祖建隆元年
正月四日诏曰封二王之后备三恪之宾所以示子
传孙兴灭继绝夏商之居杞宋周隋之启介@古先
哲王实用兹道矧予凉德历试前朝虽周德下衰勉
从于禅让而虞宾在位岂忘于A尝其封周帝为郑
王以奉周嗣正朔服色一如旧制又诏曰矧惟躬
逮事周室讴歌讼狱虽归新造之邦庙貌园陵岂忘
旧君之礼其周朝嵩庆二陵及六庙宜令有司以时
差官朝拜祭享永为定式仍命周宗正卿郭□行礼
建隆三年冬十二月甲辰周郑王出居房州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开宝元年诏周太祖世宗陵寝侧各设庙宇
按宋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礼志干德六年八月诏
于周太祖世宗陵寝侧各设庙宇塑像命右赞善大
夫王硕管勾修盖
开宝六年周郑王殂素服发哀辍朝
按宋史太祖本纪开宝六年三月乙卯朔周郑王殂
于房州上素服发哀辍朝十日谥曰恭帝命还葬庆
陵之侧陵曰顺陵 按礼志六年三月周郑王殂诏
辍朝十日帝素服发哀于便殿十月四日葬周恭帝
于顺陵诏特辍四日五日朝参
仁宗天圣六年录故虢州防御使柴贵子肃为三班
奉职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云云
天圣七年录故太子少傅柴守礼孙咏为三班奉职
并录柴氏后
按宋史仁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七年录故太子少
傅柴守礼孙咏为三班奉职其后又录柴氏之后曰
熙曰愈曰若拙曰上善并为三班奉职曰余庆曰织
为州长史助教曰贻廓等十一人复其身仍各赐钱
一万又录世宗曾孙揆柔及贵曾孙日宣守礼曾孙
若讷皆为三班奉职
嘉佑四年封柴咏为崇义公以奉周祀
按宋史仁宗本纪四年四月封柴氏后为崇义公给
田四十顷以奉周室祀 按礼志嘉佑四年著作郎
何鬲言昔舜受尧禹受舜之天下而封丹朱商均以
为国宾周汉以降以及于唐莫不崇奉先代延及苗
裔本朝受周天下而近代之盛莫如唐自梁以下皆
不足以崇袭臣愿考求唐周之裔以备二王之后授
以爵命封县立庙世世承袭永为国宾事下太常议
曰古者立二王后不惟继绝兼取其明德可法五代
草创载祀不永文章制度一无所考上取唐室世数
巳远于经不合惟周则我受禅之所自义不可废宜
访求子孙如孔子后衍圣公授一京官爵以公号使
专奉庙飨岁时存问赐之粟帛牲器祭服每遇时祀
并从官给其庙宇亦加严饬如此则上不失继绝之
义度之于今亦简而易行从之四月诏曰先王推绍
天之序尚尊贤之义其后嗣宾以殊礼岂非圣人
稽古报功之大典哉国家受命之元继周而王虽民
灵欣戴历数允集而虞宾将逊德美丕显顷者推命
本始褒及支庶每遇南郊许奏白身一名充班行恩
则厚矣而义未称将上采姚姒之旧略循周汉之典
详其世嫡优以公爵异其仕进之路伸以土田之锡
俾庙寝有奉飨祀不辍庶几乎春秋通三统厚先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