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之理而为摄养之法如何则可曰主闭藏者
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
心心君也为物所感则易于动心动则相火翕然而
随虽不交会亦暗流而渗漏矣所以圣贤只是教人
收心养性其旨深矣
  相火论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而生
水火木金土各一其性惟火有二曰君火人火也曰
相火天火也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
属火以名而言形气相生配于五行故谓之君以位
而言生而虚无守位禀命因其动而可见故谓之相
天主生物故恒于动人有此生亦恒于动其所以恒
于动者皆相火之为也见于天者出于龙雷则木之
气出于海则水之气也具于人者寄于肝肾二部肝
属木而肾属水也胆者肝之腑膀胱者肾之腑心包
络者肾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肾之分皆阴
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
天之火虽出于木而皆本乎地故雷非伏龙非蛰海
非附于地则不能鸣不能飞不能波也鸣也飞也波
也动而为火者也肝肾之阴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
也或曰相火天人之所同何东垣以为元气之贼又
曰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然则如之何而可
以使无胜负也曰周子曰神发知矣五性感物而万
事出是有知之后五者之性为物所感不能不动谓
之动者即内经五火也相火易起五性厥阳之火相
煽则妄动矣火起于妄变化莫测无时不有煎熬真
阴阴虚则病阴绝则死君火之气经以暑与温言之
相火之气经以火言之盖表其暴悍酷烈有甚于君
火者也故曰相火者元气之贼周子又曰圣人定之
以中正仁义而主静朱子曰必使道心常为一身之
主而人心每听命焉此善处乎火者人心听命于道
心而又能主之以静彼五火之动皆中节相火惟有
补助造化以为生生不息之运用耳何贼之有
  水火互根
水火之气一燥一湿水湿极而生木火燥极而生金
人物始生亦精与气聚而为之耳精湿而气燥精沉
而气浮故精为貌而气为声精之盛者湿之极故为
木为肝为视气之盛者燥之极故为金为肺为听大
W貌与视属精故精衰而目暗言与听属气故气塞
而耳聋阴阳交合之初水火有互根之妙善养德养
身者常使其相交而不相离焉斯已矣
  人身阴阳气血精神魂魄总说
天地间一气而已矣一气屈伸升降而为阴阳知天
地阴阳不相离斯可以论人身之造化矣彼阳气本
在上也冬至一阳生于地而阳起于阴坤之复也阴
气本在下也夏至一阴生于天而阴起于阳干之
也人孰不云水阴而火阳也然天一生水本阳也乃
成于地六而属阴是水本天其成则地故生于上而
性必润下者自上而下行也地二生火本阴也乃成
于天七而属阳是火本乎地其成则天故生于下而
性必炎上者自下而上行也日阳魂也其体则阴丽
乎阳而为离故易卦火在天上即日也月阴魄也其
体则阳陷于阴而成坎易卦水在地中实一阳在五
阴中也所以干下坤上则天地交而为泰反是则为
否坎上离下则水火交而既济反是则不交为未济
观天地日月水火莫非阴阳之气而吾人效法乾坤
效此法此焉耳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程子谓阴阳
亦是形而下者元来只此便是道道岂远人哉所以
阴阳之气交相摩荡生生不测万化从此出焉故人
之生也负阴抱阳一身之中气血精神魂魄浑然毕
具礼运言人者阴阳之交鬼神之会是也凡气也魂
也神也皆阳之属也精也血也魄也皆阴之属也统
一身之骨肉肌体谓之血统一身之呼吸温暖谓之
气然血之始生由气而化而血之流贯滋养亦由气
而行故总为阴阳之气也易谓天地s万物化醇
s化醇非魂之原欤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构精化
生非魄之始欤子产谓人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
此自受形之初言也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此自
人生以后言也书曰帝乃徂落徂言魂之升落言魄
之降也孔子曰神也者气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
又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是谓之鬼骨肉毙于下阴
为野土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蒿凄怆百物之精
神之着也此自人死以后言也盖自父母将受胎之
先已有s化醇者为托魂之原故父母孕胎之际
斯有构精化生者为成魄之本是人在胞中精气结
成胚胎既已成魄而渐能活动即谓之魂及形既生
矣精气为物凡人一身之骨骸皆是也神发知矣游
魂为变凡一身之思为皆是也虽曰魂阳魄阴魂动
魄静魂主经营魄主纳受而人皆赖魄为之主持彼
二氏或指魂为觉明或指魄为胎光以为生人之本
其实阴阳各有灵魂魄自相守也盖魂为阳之灵即
知来之神魄为阴之灵即藏往之智故人有善记有
善悟有神智俱全者此也然又有精神云者岂魂魄
之外别有一种精与神乎而亦有不可混者观医家
谓心藏神肾藏精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而总名之
为神其源亦自上古传之至今非臆说也尝以此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