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惠
臣闻积实虽微必动于物崇虚虽广不能移心是以
都人冶容不悦西施之影乘马班如不辍泰山之阴
臣闻触非其类虽疾不应感以其方虽微则顺是以
商飙漂山不兴盈尺之云谷风乘条必降弥天之润
故暗于治者唱繁而和寡审乎物者力约而功峻
  范连珠         宋颜延之
盖闻匹夫履顺则天地不违一物投诚则神明可交
事有微而愈着理有暗而必昭是以鲁阳倾首离光
为之反舍有鸟拂波河伯为之不潮
盖闻北邙之高魏君不能削谷洛之斗周王不能改
是以愚公何德遂荷锸而移山精卫何禽欲衔石而
塞海
  连珠二首         梁沈约
臣闻烈风虽震不断蔓草之根朽壤诚微遂B崇山
之峭是以一夫不加威于赫怒千乘必致亡于巧笑
臣闻鸣籁受响非有志于要风涓流长迈宁厝心于
归海是以万窍怒号不叩而咸应百川是纳用卑而
为宰
  象耕鸟耘辨       唐陆龟蒙
世谓舜之在下也田于历山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圣
德感召也如是余曰斯异术也何圣德与孔子叙书
于舜曰浚哲文明圣德止于是而足矣何感召之云
云乎然象耕鸟耘之说吾得于农家请试辨之吾观
耕者行端
文粹
有而字
徐起拨欲深兽之形魁者无出于
象行必端履必深法其端深故曰象耕耘者去莠举
手务疾而畏晚鸟之啄食务疾而畏夺法其疾畏故
曰鸟耘试禹之绩大成而后荐之于天其为端且深
非得于象耕乎去四凶恐害于政其为政疾且畏非
得于鸟耘乎不然则雷泽之渔河滨之陶一无感召
何也岂圣人有时而不德耶孟子曰尧舜与人同耳
而好事者张以就其□非圣人之意也吾病其说之
近于异端驱之使合于道人其从我乎虽不从吾亦
不能变其说

 感应部总论
易经
  干卦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
万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




作起也物犹人也□释利见之意也本乎天者
 谓动物本乎地者谓植物物各从其类圣人人类
 之首也故兴起于上则人皆见之


朱子曰本乎
 天者亲上凡动物首向上是亲乎上人类是也本
 乎地者亲下凡植物本向下是亲乎下草木是也
 禽兽首多横生所以□智此本康节说临川吴氏
 曰鹤鸣而子和雄鸣而雌应一□鸣而众□皆鸣
 同声相应也日火之精而取火于日月水之精而
 取水于月磁石铁之母而可以引铁同气相求也
 湿者下地故水之流趋之燥者干物故火之然就
 之龙兴则致云云从龙也虎啸则风生风从虎也
 凡此六者皆同类相感召圣人与人亦同类故作
 于上而万物咸□之
  咸卦
咸亨利贞取女吉



咸感也不曰感者咸有皆义男女交相感也物
 之相感莫如男女而少复甚焉


艮止则感之专
 兑说则应之至
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
男下女是以亨利贞取女吉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
情可见矣



既言男女相感之义复推极感道以尽天地之
 理
  中孚九二
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九二中孚之实而九五亦以中孚之实应之故
 有鹤鸣子和我爵尔靡之象鹤在阴谓九居二好
 爵谓得中靡与縻同言懿德人之所好故好爵虽
 我之所独有而彼亦系恋之也
书经
  洪范
曰休征曰肃时雨若曰V时D若曰哲时燠若曰谋
时寒若曰圣时风若曰咎征曰狂恒雨若曰僭恒D
若曰豫恒燠若曰急恒寒若曰蒙恒风若


在天为五行在人为五事五事修则休征各以
 类应之五事失则咎征各以类应之自然之理也
 然必曰某事得则某休征应某事失则某咎征应
 则亦胶固不通而不足与语造化之妙矣天人之
 际未易言也失得之机应感之微非知道者孰能
 识之哉


朱子曰人主之行事与天地相为流通
 故行有善恶则气各以类而应然感应之理非谓
 行此一事即有此一应统而言之一德修则凡德
 必修一气和则凡气必和固不必曰肃自致雨无
 与于DV自致D无与于雨但德修而气必和矣
 分而言之则德各有方气各有象肃者雨之类V
 者D之类求其所以然之故固各有所当也
管子
  宙合篇
夫天地一险一易若鼓之有Z`挡则击言苟有唱
之必有和之和之不差因以尽天地之道景不为曲
物直响不为恶声美是以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