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卷国史传三百卷。
何之元为始兴王叔陵谘议参军及叔陵之诛元乃屏绝人事锐精著述以为梁氏肇自武皇终于敬帝其兴亡之运盛衰之迹足以垂鉴戒定褒贬穷其始终起齐永元元年逮于王琳遇获七十五年行事草创为三十卷号曰:梁典其序曰:记之与史其流不一编年之作无。若春秋则鲁史之书非帝皇之籍也。三皇之简为三坟五帝之策为五典此典义所繇生也。至乃尚书述唐帝为尧典虞帝为舜典斯。又经文明据是以典之为义久矣。哉!若夫马史班汉述帝称纪自兹厥後因相祖习及陈寿所撰名之曰:志总其三国分路扬镳唯何法盛。《晋书》变帝纪为帝典既云:师古在理为优故今之所作称为梁典梁有天下自大同以前区饶晏太清已後寇盗交侵首尾而言未为尽美故开此一书分为六意以高祖创基因乎!齐末寻宗讨本起自永元今以前。若干卷为追述高祖生自布衣长於弊俗知风教之臧否识民黎之情伪爰逮君临久斯政术四纪之内卦疲阂蟾方褚浴H舾删砦太平世不常夷时无常治非自我後仍属横流今以。若干卷为叙乱洎高祖晏驾之年太宗幽辱之岁讴歌狱讼唯向西陕而不向东都不庭之民流逸之士征伐礼乐归世祖而不归太宗拨乱反正厥庸斯在治定功成其勋有属今以。若干卷为世祖至於四海困穷五德舛替则敬皇绍立仍以禅陈今以。若干卷为敬帝骠骑王琳崇立後嗣虽不达天命是其忠节今以。若干卷为後嗣主至在太宗虽加美谥而大宝之号世所不遵盖以扼於贼景故也。承圣纪历自接太清神笔诏书非宜辄改详之後论兹有理焉夫事有始终人有业行本末之间颇宜叙述案臧荣绪称史无裁断犹起居注繇此而言实资详悉。又编年而举其岁次者盖取分明而易寻也。若夫猃狁孔炽鲠我中原始自一君终为二主事有相涉言成混漫今以未分之前为北魏既分之後高氏所辅为东魏宇文所挟为西魏所以相分别也。重以盖彰殊体繁省异文其关损益颇有凡例。
许亨为卫尉卿撰。《齐书》并志五十卷遇乱之後撰梁史成者五十八卷。
陆从典入隋为给事郎兼东宫学士。又除著作佐郎右仆射杨素奏从典续司马迁。《史记》迄于隋其书未就值隋末丧乱。
姚察入隋授秘书丞别敕成陈梁二代史所撰虽未毕功文帝开皇之时遣中书舍人虞世基索本具进今在内殿梁陈二史多是察之所撰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阙者临亡之时仍以体例诫幼子思廉博访撰续思廉流涕奏行思廉初补汉王府行参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大业初中书侍郎虞世基奏思廉踵梁陈二代史自是以来稍就补续(又撰传国志十卷)。
许懋为著作郎著述行记四卷撰齐记二十卷。
赵齐旦为中郎将撰陈王业历一卷。
●卷五百五十六
○国史部 采撰
後魏东阿县公顺任城王澄之子撰帝录二十卷崔逞初为慕容燕著作郎撰燕记。
封懿仕慕容燕为中书令撰燕书颇行於世。
崔浩为太常卿初道武诏尚书郎邓渊注国记十馀卷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子明元不废著述神鄱年诏集诸文人撰录国书浩及弟览高谠邓[A13C]晁继范亭黄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
高允领著作郎与崔浩述成国记允。表曰:往年被敕令臣集天文灾异使事类相近约而可观臣闻箕子陈谟而洪范作宣尼述史而春秋著皆所以章明列辟景测皇天者也。故先其善恶而验以灾异随其得失而效以祸福天人诚远而报速如响甚可惧也。自古帝王莫不尊崇其道而稽其法数以自修敕厥後史官并载其事以为鉴诫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见汉祚将危权归外戚屡陈妖眚而不见纳遂因洪范春秋灾异报应者而为其传觊以感悟人主而终不听察卒以危亡,岂不哀哉!伏惟陛下神武则天砑自远钦。若稽古率繇旧章前言往行靡不穷鉴前皇所不逮也。臣学不洽闻见寡薄惧无以礻卑广圣听仰酬明旨今谨依洪范传天文志撮其文辞凡为八篇大武览而善之曰:高允之明灾异亦岂减崔浩乎!又允为中书令迁中书监虽久典史事然而专勤属述时与校书郎刘模有所缉缀大较依续崔浩故事准春秋之体而时有刊正允所引刘模者颇涉经籍微有注籍之用允为秘书典著作选为校书郎允修撰国记与俱辑著尝令模持管签每日同入史ト接膝对筵属述时事允年已九十目手稍衰多遣模执笔而授裁断之意如此者五六岁允成篇卷考论上下模豫有功焉。
刘蔽乐平王从事中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篇八十四卷凉书十卷敦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
刘芳为员外散骑常侍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行事寻而除正。
韩始均为著作郎改陈寿魏志为编年之体广益异闻为三十卷。又著冠带录。
崔鸿为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弱冠便有著述之志见晋魏前史皆成一家无所措意以刘渊石勒慕容隽苻彳建慕容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屈子张轨李权吕光乞伏国仁秃湮诠吕铥诰谇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百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焉子子元秘书郎後永安中乃奏其父。《书》曰:臣以亡考故散骑常侍给事黄门侍郎前将军齐州大中正鸿不殒家风式缵世业古学克明在新必镜多识前载忄专极群书才史富洽号称籍甚年止壮立便斐然怀著述之意正始末任属记言撰辑馀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