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述矣。继见邵学士晋涵为《尔雅疏》,段进士玉裁为《说文注》,公遂不复为。撰《广雅疏证》二十三卷,凡汉以前仓雅古训,皆搜括而通证之。谓训诂之旨,本于声音,就古音以求古义,引伸触类,扩充于《尔雅》、《说文》之外,无所不达,然声音、文字部分之严,则一丝不乱。(王名念孙,江苏高邮人,文肃公子。八岁能属文,受学于东原戴先生。所著《广雅疏证》一书,盖藉张揖之书以纳诸说,实多揖所未及知者,而亦为惠氏定宇、戴氏东原所未及。古音自顾氏、江氏、戴氏皆有考正,金坛段氏分十七部为益精,段氏之分支之脂为三部也,发前人所未发。公昔亦同见及此,因段书先出,遂辍作。然公所分乃二十一部,按之群经、楚词,斩然不紊,更有为顾、段诸家所未及者。尤精于校雠,凡经史子书,晋唐宋以来古义之晦误,写校之妄改,皆一一正之。著《读书杂志》八十二卷,一字之征,博及万卷,其精核如此。)
  
  秦味经为礼部侍郎时,考古今礼制因革,以为礼自秦灭后,汉儒抱残守缺,仅存什一。朱考亭有志编次朝廷公卿大夫士民礼,尽取汉晋以下诸儒之说,考订辨正,以为当代之典,而所撰《仪礼经传通解》,体例未备,丧祭礼又续自勉斋黄氏、信斋杨氏,未为完书。乃本昆山徐氏《读礼通考》义例,按吉、凶、军、宾、嘉之目,取夙所考定者,增辑排纂,作《五礼通考》一书,上探古人制作之原,下不违当代之法。(秦名蕙田,江南金匮人,乾隆元年赐进士第三人及第,授编修。数年迁礼部右侍郎,后累官至工部及刑部尚书。其官礼部时,作《五礼通考》,先经后史,分门辨类,以乐律附于吉礼宗庙制度之后,以天文推步、勾股割圜立《观象授时》题统之,以古今郡邑、山川、地名立《体国经野》题统之,并载入嘉礼中。凡先儒聚讼之说,一一疏通解驳,上探古人制作之原,下不违当代之法,可以坐言起行。方恪敏见而好之,与同参订,此外与参校者为德州卢雅雨、元和宋悫庭、青浦王述庵、嘉定钱晓征、王西庄、休宁戴东原,皆当世通儒也。)
  
  沈归愚晚达,以诗受高宗殊眷,下直萧然,绳扉皂绨,如训蒙叟。其所奏进诸诗,陈善纳忠,往往能继古《~酌》《卷阿》之作者。其于闾阎息耗,四方水旱,归本辰居,责成牧守补救之实,一见于诗。反覆尽意,不苟为虚美。公进诗集求赐序,帝欣然许之,称公之诗"远陶铸夫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沈名德潜,字确士,江苏长洲人。乾隆丙辰举博学鸿词科,未遇。戊午举于乡,年六十六矣,己未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官至礼部侍郎。高宗为序其诗,略曰:"德潜之诗,远陶铸乎李杜,而近伯仲乎高王矣,乃独取义于昌黎。归愚之云者,则所谓去华就实,君子之道也。昌黎因文见道,始有是语;而归愚叟乃能深契于此,识夷守约,敛藻就澹,是则李杜高王所未言,而有合于夫子教人学诗之义也。夫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遇,德潜受非常之知,而其诗亦今世之非常者,故以非常之例序之。异日者江国行春,灵岩驻跸,思欲清问民艰,暇咨新什,将访归愚叟于愚公溪谷间矣。"高王盖指青邱。渔洋谓公诗有过之无不及也。时日本高彝寄书千余言,溯诗学源流,诋钱牧斋持论不公,而以公所论为中正。赠诗四章,愿附弟子列,公拒之,盖法文衡山不以书画与远夷之意也。)
  
  乾、嘉之世,经学昌明,殆如日月之中天。自清之初叶,朴学始萌,颜习斋、顾亭林、毛西河、阎百诗诸公,开风气之先,其后钜儒踵接。元和惠氏、武进庄氏、高邮王氏、嘉定钱氏,盛于吴中。婺源江氏、休宁戴氏,继起于宣歙。曲阜孔氏、桐城姚氏、仪征阮氏,莫不远绍微言,兼通大义,遂使遗经坠绪,焕然一新。(颜公、顾公、毛公、阎公已见前,均为清初经学大家。元和派有惠周惕,所著曰《诗说》;士奇为周惕子,所著为《易说》、《礼说》、《春秋说》。栋为士奇子,所著为《易例》、《周易述》、《易汉学》、《易大义》、《易微言》、《周易本义辨证》、《古文尚书考》、《明堂大道录》、《说》、《左传补注》、《九经古义》,惠氏三世治经,至栋而益盛。吴中汉学实惠氏一家开之。栋之弟子一为江藩,著《周易述补》、《尔雅小笺》;一为余萧客,著《古经解钩沉》,皆于汉学一派有功后学者也。武进派有庄存与,所著曰《周官记》、《周官说》、《周官说补》、《春秋正辞》四种。述祖为存与从子,所著曰《尚书校逸》、《尚书说》、《毛诗考证》、《周颂古义》、《夏小正考释》、《五经小学述》、《说文古籀疏证》;刘逢禄为述祖弟子,所著曰《尚书今古文集解》、《公羊何氏释例》、《公羊何氏解诂笺》、《论语述何》、《发墨守评》、《箴膏肓评》、《废疾申何》。龚自珍为逢禄弟子,所著曰《婺源三传书》;魏源亦逢禄弟子,所著曰《书古微》、《诗古微》。武进又有古文学派,孙星衍卓然名师,所著曰《周易集解》、《尚书今古文马郑注》、《尚书今古文注疏》、《明堂考》、《魏三体石经考》、《孔子集语》。当时洪亮吉与孙齐名,然亮吉所著《左传诂》,远不如孙之精深。高邮派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