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祭祀。此其本也。吴中于清明前后。率子女长幼。持牲醴楮钱。祭扫坟墓。虽至贫乏。亦备壶醪豆豕。间有族人。祭无嗣孤X。女夫祭外父母者。纸灰满谷。哭声哀戚。有古淳俗之风。洞庭山又以余燕诸族人。亲友互相庀具。壶觞腾涌。欢呼鼓腹。祭先睦俗之诚。又他乡之所不及。 唐明皇诏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承。浸以成俗。编八五礼。永为定式。

  修禊
  禊有春禊秋禊。王逸少兰亭修禊。此春也。刘桢鲁都赋。素秋二七。天汉指隅。人胥祓禳。国子水嬉。用七月十四日。汉书。八月B于灞上。盖秋禊也。又西京杂记。载高祖与戚夫人。正月上辰。出百子池边灌濯。食蓬饵以祓邪。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则汉正月。已有修禊事。隋志。北齐正月晦日。中书h人。奏祓除泛舟。皇帝乘舆。与王公登舟置酒。士女悉临河解除。湔裳裙。酬酒于水湄。唐景龙四年正月晦。上幸涯水。宗楚客应制诗。御辇出明光。乘流泛羽觞。则正月B除。亦泛觞。与上巳同。春盖两禊也。

  小尽大尽
  月满三十日为大尽。少一日为小尽。月之尽日。犹年之除夜也。宋朱希真避地广中。作小尽诗。藤州三月作小尽。梧州三月作大尽。哀哉官方癫话洹R湮羯平泪成阵。我今何异桃源人。落叶为秋花作春。但恨未能与世隔。时闻丧乱空伤神。又宋人以腊月二十四日为小节夜。三十日为大节夜。今称小年夜。大年夜。古今语。大略相同。

  浴佛
  佛以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四月八日生于母之右胁。十九岁。于四月八日夜半逾城。往雪山入道。又六年。四月八日成佛。 岁时记。荆楚诸寺。四月八日设斋。为龙华会。以都梁香为青色水。郁金香为赤色水。丘隆香为白色水。附子香为黄色水。安息香为黑色水。以灌佛顶。大慧禅师浴佛。上堂语云。今朝正是四月八。净饭王宫生悉达。吐水九龙天外来。捧足七运从地发。

  僧尼结夏
  岁时记。四月十五日。天下僧尼。就禅刹挂褡。谓之结夏。又谓结制。盖夏乃长养之节。在外行恐伤昆虫草木。故九十日安居。什苑宗规云。祝融在候。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什子护生之日。至七月十五日。应禅寺挂褡僧尼皆散去。谓之解夏。解制。内典云。西方结夏时。以蜡为人。其轻重相等。解夏之后。以蜡人为验。轻重不差。则为定念而无妄想。否则血气耗散。必轻于蜡人。故谓之戒蜡。

  端五
  广莫野语。鸿胪高少卿。五月四日寿辰。其子棠。折柬相订。笺尾曰端四日具。因晓之曰。五日谓之端午。四日亦可称端耶。事涉俗传。而无根由者。不可形之纸笔。又此类谆谆者数事。因其从畲门也。后见武林旧事。载端午一条。先日命学士院进帖子。如春日内禁排当。例于朔日。谓之端一。据此。则端四亦未必无凭。默者久之。天中记。仲夏端五。烹鹜角黍。端。初也。谓五月初五日。 洪容斋随笔。唐玄宗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宋Z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张说上大衍沸蛟啤=饕钥元十六年八月端午献之。则似凡月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角黍
  以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x饭祀之。风土记。端午日。以菰叶里粘米粟枣。灰汁煮熟。谓之粽。一说开元宫中造粉团及粽。以小角弓射之。中者方食。故曰角黍。宋以菖蒲。或缕或屑。泛酒。章简公端午帖子云。菖花泛酒尧尊绿。菰叶萦丝楚粽香。

  天地合日
  道家以五月十六日夜子时。为天地合日。夫妇当异寝。违犯者必死。故世以为忌。老学庵笔记云。元佑七年。哲庙立后。太史以人主与后。犹天地也。特用五月十六。法驾出宣德门。行亲迎之礼。将降诏矣。皇太妃持以为不可。上亦疑之。宣仁以为此语。俗忌耳。非典礼所载。遂用之。后诏狱既兴。宦者遂请废后以弭此祸。上意亦不可回矣。

  伏
  芳墒驮弧7者何也。金气伏藏之日也。四时代谢皆以相生。立春木代水。水生木。立夏火代木。木生火。立冬水代金。金生水。惟立秋。以金代火。金畏火。故至庚日必伏。庚者金也。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谓之三伏

  盂兰盆
  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诸寺院。为盂兰盆会。皆主佛经。目连救母。于是日以百味着盆中供佛。但不解何谓盂兰盆。释氏要E云。盂兰。犹华言解倒悬。似有救母之说。而盆字无着落。后见老学庵笔记云。故都于中元具素馔享先。织竹为盆盂状。贮纸钱于中。承之以竹。迨焚倒。以视方喁。而占冬之寒暖。向北则寒。向南则温。向东西则寒温得中。谚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晏元献诗云。家人秋溽暑。计日望盂兰。乃知盂兰盆。本风俗祀先。全无佛氏之意。梦华h亦云。以竹斫成三脚。上织灯窝。谓之盂兰盆。买素食。擦米饭。享先。以告报秋成。则盂兰盆实起于风俗。而目连救母之事。或符是日。遂讹而为目连事。亦未可知。

  落帽
  孟嘉为桓温参军。九日。温宴龙山。僚佐毕集。风吹嘉帽落地。嘉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