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气抗迈,于湛略无子侄之敬。”颜元孙《干禄字书》,颜真卿书序,称“第十三侄男真卿书。”柳宗元《祭六伯母文》亦自称“侄男”。顾炎武案:“《颜氏家训》曰:”兄弟之子,北土多呼为侄。‘案:《尔雅。丧服经》、《左传》侄名虽通男女,并是对姑之称。晋世以来,始呼叔侄。书侄而又加男,此唐人之俗称也。“又云:”古者兄弟之子皆日子,《汉书》:疏广与其兄子受,父子并为师傅。《后汉书》:蔡邕与其叔父质得罪,上书自陈,亦曰:“言事欲陷臣父子。’《晋书。谢安传》:”安与兄子玄,父子皆著大勋。‘《世说》:“江左殷太常父子。’亦谓殷融与其兄子诰。今人谓兄弟之丈夫子亦曰侄,非也。”《朱子语类》:“侄字本非兄弟之子所当称,当称从子为是。自曾祖而下三代称从子,高祖四世而上称族子。”《史记。武安侯传》:“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顾炎武曰:“当时未有称侄者,《汉书》作子姓。《礼记。丧大记》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列子》:“秦穆公谓伯乐曰: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史记。外戚世家》:”既欢合矣,或不能成子姓。‘“

  ◎宗兄 宗弟 宗子宗兄、宗弟,雁行也。宗子,尊卑通称也。见《曾子问》(皆同宗之称)。昌黎《考功员外郎卢君墓铭》云:“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学服一世。”注:“宗兄,谓韩会,《摭言》以为韩衢。”

  ◎七族《汉书》注张晏云:“七族,上至曾祖,下至玄孙。”《史记索隐》:“七族、一说父之族一也,姑之子二也,姊妹之子三也,女子之子四也,母之族五也,从子六也,及妻父母,凡七。”

  ◎父友《丧大记》:“既葬,若大夫父之友,食之则食之矣,不辟粱肉。若有酒醴,则辞。”陈注:“父友,父同志者。”

  ◎朋友世亲 世讲 世契《潜夫论》曰:“语曰:”人惟旧,器惟新;昆弟世疏,朋友世亲。‘此交际之理,人之情也。“《吕氏童蒙训》曰:”同僚之契,交承之分,有兄弟之义。至其子孙,亦世讲之。前辈专以此为务,今人知之者盖少矣。“(交承,新旧官交代也)《唐诗纪事》:”杜甫与严武世契也,尝醉登武床,呼斥其父名,而武不忤。“

  ◎大父行《史记。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内宾《特牲馈食记》有“内宾”。

  ◎北堂《有司》曰:“主妇北堂。”注:“北堂,中房以北。”

  ◎通好 通家《世说新书》:孔文举对李元礼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后汉书》作通家)《续汉书》载融语曰:“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

  ◎外交吉凶相告《周语》曰:“东门氏来告乱,子家奔齐。”韦昭曰:“来告,告周大夫也。诸侯大夫以君命使出,出必有礼贽私觌之事,以通情结好,吉凶相告。子家尝使于周,故以乱告也。”

  ◎觚不觚录一则《觚不觚录》载:“兄弟之子、从兄弟之子、五服以内兄弟之子、妻之亲从子与姊妹之子曰甥、次知己义兄弟之子、次五服以外兄弟之子、中表兄弟之子、同年之子、寮采会友之子,行必随行,坐必侍坐,有宴会不并席也。子之同年与远戚兄弟之子,虽同年之子,而年位高者,行不必随,坐不必侍,不据上席可也,有宴会下席可也。”

  ◎同岁(同年生附)

  《后汉书。李燮传》:“燮迁河南尹。先是,颍川甄邵谄附梁冀为邺令。有同岁生得罪于冀,亡奔邵,邵伪纳而阴以告冀,冀即捕杀之。邵当迁为郡守,会母亡,邵且埋尸于马屋,先受封,然后发丧。邵还至洛阳,燮行途遇之,使卒投车于沟中,笞捶乱下,大署帛于其背曰:”谄贵卖友,贪官埋母。‘又《董卓传》注:“王邑字文都,北地泥阳人,镇北将军。见《同岁名》。”《三辅决录》曰:“游殷为胡轸所害,同郡吉伯房、郭公休与殷同岁相善,为缌麻三月。”(《御览四百九》)《风俗通》曰:“南阳太守五世公与东莱太守蔡伯起同岁,欲举其子。伯起自乞子瓒尚弱,而弟琰幸已成人。是岁举琰,明年复举瓒。瓒十四,未可见众,常称病,遣诸生交到。十八乃始出,治剧平春长。上书:”臣尚弱冠,未任宰御,乞留宿卫。“尚书劾奏增年受选,减年避剧,请免瓒官。诏书左迁武当左尉。会车骑将军冯绲南征武陵蛮夷,绲与伯起同时,公府辟瓒为军曲侯。瓒归卧家,军功除新阳长,官至下邳相。”(《御览》)《敦煌长史武斑碑》云:“于是金乡长河间高阳史恢等,追维昔日同岁郎署。”谓光禄同举三署郎也。

  顾炎武《日知录》:“今人以同举为同年。唐宪宗问李绛曰:”人于同年固有情乎?‘对曰:“同年,乃九州四海之人,偶同科第,或登科然后相识,情于何有?然穆宗欲诛皇甫桑而宰相令狐楚、萧亻免以同年进士保护之矣。’案,汉人已有之,《后汉书。李固传》云:”有同岁生得罪于冀。‘《风俗通》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