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浚」、以「埤」为「陂」,实有误。按「字汇补」:『「圳」音「酬」,江、楚间田畔水沟谓之「圳」』。「说文」:『埤,增也』。墙高曰「垣」、低曰「埤」;非蓄水之义。

  一九八

  福康安之平林爽文也,诏颁内府「大吉祥右旋螺」,以利航海;事后,命存福建藩库;凡封中山及将军、总督渡台,佩以行。闻此螺为康熙时西藏班禅喇嘛晋献,「圣武记」及「庸龛随笔」均载之。辛亥革命之役,藩库被掠,不知尚存也欤?

  一九九

  火炬曰「打马」,厦门缚篾为之;而台湾捻纸成条、织之如鞭,中夹一竹,长二、三尺,灌以油。未用时,可以鞭马,故谓之「打马」。

  二○○

  妇人妆插之物,若花若蝶,以银丝承之,宛转如螺旋,稍动则颤,谓之「胜股」。山海经:『西王母,虎齿戴胜』;则此物也。

  二○一

  「淡色菰」为印第安人之语;科伦布发见美洲,始传欧土。而台湾土番谓之「笃马个」,则由荷人传入。台人谓烟草曰「熏」。「说文」:『熏,香草也;从熏』。谓气能熏人也。又称鸦片曰「乌熏」。「明史」「暹罗传」:『贡乌香』。「乌香」,即鸦片。是台人之称乌熏,或由暹罗语而变之欤?

  二○二

  海通以来,外货输入,每冠以「番仔」二字,如「番仔衫」、「番仔饼」、「番仔火」之属;所以别内外也。而台中且呼肥皂为「番仔茶粳」;唯台南称曰「雪文」,译其音且译其义。雪,洒也;「庄子」:『澡雪而精神』。文,文理也,又为文彩。是一译名,音义俱备,可谓达而雅矣。

  二○三

  萄葡、苜蓿之名,译自西域,传于「汉书」。而台湾之「」字,番语也,不见「字典」;故「旧志」亦作番蒜,终不如「」字之佳。为珍果,树高二、三丈;当从木,如柑、桔、桃、李之类,望文知义。若夫林投之树、蓝茇之果,亦番语也;故名从主人。

  二○四

  台南地居热带,佳果繁多;而南无、菩提、释迦、波罗密,皆名出「佛典」。是数物者,传自天竺;语从梵书,固其宜也。

  二○五

  贝多罗、优钵昙,为天竺名花。台南多有,前人亦有咏者。「台海风图」曰:『贝多罗花,木本。种自西域,叶似枇杷,梵僧用以写经。枝皆三叉,花辫六出,香似栀子。台人但称为番花,不知为贝多罗也。范浣浦侍御有诗云:「已兼蝶粉与蜂黄,更裹依微紫绛囊。叶似款冬棱较健,花开盛夏气微香。一丛蓓蕾盈枝发,半卷婀娜小辫长。可是贝多真色相,闲书梵字午风凉」』!又曰:『昙花,则优钵昙,草本。种出西域。有紫、白二种。青叶丛生,或一年数花、或数年不花。悬茎包裹,状若荷蕊,中攒十八朵;每一日开一朵。梵x多植之,取十八罗汉之义也。范浣浦侍御有诗云:「一茎数蕊尽丛生,粉晕檀心画不成。静态雪花堪比洁,幽香莲叶与同情。已捐艳消尘却,应散诸香入梵声。传是西方来小种,净因我亦未忘情」』。

  二○六

  「隋书」「流求传」:『流求多斗镂树,似橘而叶密,条纤如发之下垂』。按流求即今台湾。斗镂树为熔树,台地多有;今其存者,犹有数百年前物。

  二○七

  「洛阳伽蓝记」谓『昭仪寺有酒树面木』。按酒树、即椰树,浆可为酒,亦可生饮;而面木即桄榔,以其皮中有屑如面,可造饼食。唐段公路「北户录」谓『桄榔心为炙,滋腴极美』。桄榔,台南多有,未有食者;唯椰酒则尝饮耳。

  二○八

  「香祖笔记」谓『凤山县有三保姜,相传明初三保太监所植,可疗百病』。「台湾志略」亦曰:『明太监王三保植姜冈山上,至今尚有产者;有意求觅,终不可得。樵夫偶见,结草为记;次日寻之,弗获。故得者可治百病』。又曰:『太监王三保舟至台,投药水中,令土番染病者于水中洗浴则愈』。按明初中官入台,诸书所载,或为郑和、或为王三保,皆永乐时奉使西洋者。冈山在凤山县辖,距郡东三十里;是其来台且至内地,非仅「取水赤嵌」也。

  二○九

  晚春之时,姜始发芽,幼嫩可食;台人谓之「水姜」。及读司马相如「子虚赋」,有「茈姜Z荷」之句。「索隐」引张楫云:『茈姜,子姜也』。茈音紫,乃知「水」字之误。

  二一○

  台北产茶伙,近村农家多植山栀,为熏茶之用;称曰「蝉薄」。余以为花瓣之薄如蝉耳;既而思之,论为「U卜」之误。「群芳谱」:『U卜,花名;色白香浓。陆龟蒙诗:「U卜冠诸香」。陶贞白云:「栀子剪花六出、刻房七道,其花香甚;相传即西域之瞻卜花」:则知其可熏茶矣。又台北花户称素馨为「四英」,茶商亦然。台湾花卉多用古名,其标异者则中土所无也。村夫俗儒不知其字,简笔误书,犹曰「不识」;而所谓缙绅者,亦从而效之,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