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川之学。分心迹为内外。内面是精。外面是粗。故托佛老之似。以乱孔孟之真。假仁义之言。以济功利之实。
  涑水之学。可谓博极t言。纯乎实践。
  金华之学之于锫逡病?晌浇鹗相宣已。
  永康之学。以汉唐皆王道。纯以事功言也。
  南浦之学。其视紫阳。犹孟子之于孔子也。
  永嘉之学之于正道也。可谓步则步者矣。
  许鲁斋。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刘静修次之。
  用之则行。于留侯武侯见之。舍之则藏。于靖节康节见之。古惟有此二人。才德及之。可以当此言也。
  相近之性兼乎气。性善之性纯乎理。
  荀子曰。性者恶也。为善者伪也。■〈木巳〉柳G桊之喻也。扬子曰。人之性。善恶浑。性无分于善不善。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之说也。达摩云。我见佛性。云何佛性。作用是性。生之谓性之说也。苏氏曰。善恶皆出于性。而非性之所有。胡氏曰。善不足以言性。孟子道性善。犹佛氏善哉善哉。盖赞叹之辞。即性无善无不善之说也。韩子说性有二品。即性有善有不善之说也。后世诸说。纷纭纵横。孟子当时已一一加辨。可见儒书之不可无孟子。
  今之道教近乎杨。今之释教近乎墨。
  丹经言鼎炉是安身立命也。采药是收精敛神也。火候是操存之意也。沐浴是日新之功也。抽添是勤怠之节也。
  佛言离一切物。别有自性。不知人外无道。道外无人也。
  佛氏谓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譬如从空而有。幻化虽灭。空性不坏。此东坡言性之本旨也。
  离物而言性。此佛氏所以沦于空寂。舍器而言道。此老氏所以溺于虚无。故大学之始教。所以不出于民生日用彝伦之外也。东土初祖曰。人性本善。不假勤苦修行。直下便是。此则弥近理而大乱真矣。
  欧阳公云。佛氏怕死。故每以寂灭无生为说。老氏贪生。故每以返老还童为说。惟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者为至尔。

  ●草木子卷之二下

  钩玄篇

  ○钩玄篇

  易卦自下而上。其植物之象乎。玄家自上而下。其动物之象乎。动物本乎天。植物本乎地。此易玄之所以不同也。
  欧阳子曰。易六爻之文。占辞也。大衍之数。占法也。凡欲为君子者。学圣人之言。欲为占者。学大衍之数。
  陈希夷玉钥匙白法。即周易圆围之象也。以二至而为之主。冬至顺而夏至逆。ジ粗道也。逆顺之道依乎日。
  司马温公之潜虚五十五行。其象以丨为原。■为■。川为本。■为矿。■为基。具五生数也。以■为委。丌为焱。■为末。■为双。■为冢。具五成数也。以吉凶臧否平定其占。以旺相休囚死推其理。
  天地之间。至坚惟金石尔。金有时而销。石有时而泐。至坚且然。而况于人乎。故知神仙可以久生。而不可以长生。
  云雷雨雪。皆至半空。风则薄乎天。愈高愈劲。
  风云雷雨。天也。蠢动草木。地也。莫不有聚。莫不有散。以成变化死生之道。聚皆属之阳。散皆属之阴。阴阳。天地之大经也。
  霖雨既霁。闲云在天。皆神化之糟粕矣。
  阳道日变而日生。阴道日变而日消。阳之变也有形。阴之化也无迹。一切生聚者。阳之长也。一切散败者。阴之消也。
  张子曰。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知此。可以言生死之理矣。可以生顺死安矣。
  造化无全功。巧其音者拙其羽。丰其实者啬其花。
  方言各不相通也。所以传其意。通其义。则一也。
  善乎。贾生之言曰。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忽然为人兮。又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由此推之。理之常然者固莫论。其理之变者莫可得而晓也。如月令。雀入大水为蛤。是羽虫化为甲虫也。田鼠化为。是毛虫化为羽虫也。松树化为老人。无情化为有情也。妇人望夫化为石。有情化为无情也。牛哀化为虎。江夏王氏之母。浴于川化为鼋。没于深渊。汉末。马生人。名马异。亡入于胡。后汉刘聪后刘氏。生一F一猛兽。各伤人而走。慕容燕时。有女子化为男。宋徽宗时。有妇人生须。度为女道士。有男子生子。蓐母不能收。更七人而逸。凡此者。造物游气。变化纷扰。不可得而测也。其常变之兆。祯Z之萌。各有所主焉。
  山则本同而支异。水则原异而委同。地理也。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人事也。
  五德王天下之说。于运祚修短。本无所损益。或谓水德王则刻深其刑以应之。则害于道矣。
  知人。帝王之盛节。三代而下。汉高为最。昭烈次之。光武唐太宗。伯仲间耳。
  正谊不谋利。明道不计功。董子可谓得先难后获之旨矣。语尤明快。
  胡氏曰。会人物于一身。万物异形而同体。通古今于一息。百王异世而同符。此所以本诸身。征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