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则受罪,是借刀相杀之法也。此说一行,开方便端,何慊不为?屠行肉案,从此接踵矣。夫肉食难绝,则宰杀之事,世所必有。假如此方人应用十豕或千鱼,必有十豕、千鱼应受刀砧之害。
放生不免杀生
尔偶见不忍,市而放之。彼於此不买,必於他处买之。捉生替死,安在其为仁?尝譬之邑中户役有力者,藉分上免之,仍签下户抵当,何曾免得户役之苦?而脱者有营求之费,佥者有佥报之扰。两者俱伤,不曾沾慧。鱼、鳖、禽、鸟,网罗一番,已半戕生意,即幸而得脱,不久就毙,况罗者之继至乎?偶一为之,似亦无妨。立之教言,勖人尝行,大惑事矣。
戒杀放生只是小善
且世间好事应做者甚多。即依释氏言,戒杀放生谓之好事,亦不过万善中一小善。奈何他事通不讲,独讲此乎?想缁流倡教,必立一法。惟此法易信易行,故盛言其利益,人亦相习不复考论耳。
素食反使禽兽消亡
岂知天生六畜,原供人用。故其生也,赖人饮食,资捍卫,方得保其躯命。人亦取之养我肉身,此天主恩也。若不为人用,谁则牧养?纵放林野,将为强猛者攫食,亦必无生理。在野为强猛食,在市为人类食,又何异焉?西土有国人不食豕,其国无豕,岂不反断豕种哉?
四、天教戒杀释义
问曰:天教第五诫为何诫也?
曰:戒毋杀人。明揭一人字,以别於专求活物者。夫所云杀人,岂必以挺与刃手足他物殴人谓之杀人哉?凡夺人之财,触人之忿,因而致死者,皆杀人也。或用毒言、骂詈、咒诅,或起恶念,利人丧亡;或用谗谤,败人之成事,污人之身名,皆杀人类也。推而至於坐视饥寒,袖手颠连,与疾痛危困,可救不救,以致于死,皆杀人类也。夫杀人之事,虽浅深粗细,为类不同。然心之不慈,必由浅而深,由粗而细。扩而充之,而后毋杀人之戒,其守乃全耳。
五、天教持斋释义
曰:然则天教不持斋乎?
曰:持。有正志之斋,有克己之斋。正志者,谓奉祀上帝,安可不明洁其心?则先期有斋,克嫱醇褐罪,皆为肉身贪恋世味,污秽真灵。尝仇视此血肉,而极力贬抑之。则后期有斋,其所为斋,或减飧,或减味。大抵不适於口体,使之饕心难逞,不必尽断诸物也。圣贤之斋必变食,变其尝食,以示敬心,非必啖素也。天教亦然,正与吾儒一一吻合。
第五节 盗戒
一、佛教窃天教盗戒
问:盗戒如何?
曰:释氏戒盗,似窃天教第七诫、第十诫言也,而实不同。
二、盗的原因
夫财乃日用所需,而日用裕,而日用窘,故人人贪恋之。富贵者芬华在念,愿欲无涯,积之愈多,营之愈急;贫贱者衣食不充,饥寒难忍,望之愈切,求之愈殷。他物皆有餍足,惟此再无厌足。无厌足,其究必至为盗。
三、盗的种类
盗类有三:有窃取之盗;有明取之盗;有似窃非窃,似明非明,取非其有之盗。
窃取之盗
穿窬掏摸,欺其不见,惟恐人知,此窃取之盗也。
明取之盗
明火执杖,抢夺白昼,不惧人知,此明取之盗也。
二盗者,人人公恶,谁肯犯之?乃世之不为盗者鲜矣。
非窃非明之盗
商贾饰伪物以哄人,盗也;驵缟杌械以局骗人,盗也;胥吏舞文弄法,以恐吓人,盗也;豪右武断、放利、兼并,盗也;官府凭藉势位,酷以济贪,盗也;衣冠之伦,口谈道德,假途圣贤,既得名,因得利,盗也。其心皆窃取,其事则明取之。
四、佛教是窃贼大盗
而明取之最显著者,无如今之缁流。四民皆有常业,皆有劳动,皆是自食其力。一日不力,糊口无资矣。惟缁流不耕也,而有余食;不织也,而有余衣;不营造屋宇也,而琳宫琼室,皆其庐舍。其稍能修饬、善谈名理者,则馈遗香积;捆载充奉者,极其诚敬.受者以为当然,知有受,不知有辞;但有取,不闻有予。问其酬谢之法,不过为之回向。愿其得福,空言相谩,安然消受,如此而已。男妇老幼智愚贤不肖,莫不以为宜然。谓施者为种福田、为人天果。若降福之权,彼实操之。夫贪世之财,犹可言也。贪上帝降福之权,不可言也。举世不以为非,彼亦俨然自是,故明取之盗莫甚於此辈。
五、天教戒盗释义
问:天教第七诫、第十诫云何?
曰:七诫毋偷盗,十诫毋贪他人财也。
所求唯日用粮
天主教规,日诵主经。所求於天主者,惟日用粮。何云日用粮?壳果、牲畜,救饥之粮;麻缕、丝絮,御寒之粮。诸皆天主所赐。故曰:日祈之。
思恩图报
夫天主养人,如父母养子,虽不求而自予。然子之孝者,亦当思哺育之恩,希望图报。不可安然衣食,忘厥所自也。
爱人如己
至於孤寡茕独,生而发疾者,则有形哀矜之七端。人各推厥羸余,多立贤院以济之,是又体天主爱人之心,以爱人如己。由是帝赐丰登,人民和洽,有无相资,盗贼衰息。此绝其偷盗之原,立教之本意也。
不如积聚
若夫道德高峻之士,则食教皇之禄敷教四远。禄仅足用而止,不求积聚。粗衣淡食,无忮无求。间有同志,为天主乐施者,彼即传给贫乏,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