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学纪闻 宋 王应麟
  
  卷一 易
  
  卷二 书
  
  卷三 诗
  
  卷四 周礼
  
  卷五 仪礼 礼记 大戴礼记 乐
  
  卷六 春秋 左氏传
  
  卷七 公羊传 谷梁传 论语 孝经
  
  卷八 孟子 小学 经说
  
  卷九 天道 历数
  
  卷十 地理 诸子
  
  卷十一 考史 史记正误
  
  卷十二 考史
  
  卷十三 考史
  
  卷十四 考史
  
  卷十五 考史
  
  卷十六 考史 汉河渠考 历代田制考 历代漕运考 两汉崇儒考
  
  卷十七 评文
  
  卷十八 评诗
  
  卷十九 评文
  
  卷二十 杂识
  
  幼承义方,晚遇赝汀1烛之明,用志不分。困而学之,庶自别于下民。开卷有得,述为纪闻。深宁叟识。
  
  
  卷一 易
  
  危者使平,易者使倾,易之道也。处忧患而求安平者,其惟危惧乎!故《乾》以惕无咎,《震》以恐致福。
  
  修辞立其诚。修其内则为诚,修其外则为巧言。《易》以辞为重。《上系》终于默而成之,养其诚也。《下系》终于六辞,验其诚不诚也。辞非止言语,今之文,古所谓辞也。
  
  “履霜”戒于未然,“月几望”戒于将然。易贵未然之防,至于几则危矣。
  
  潜龙以不见成德,管宁所以箴邴原也。全身以待时,杜袭所以戒繁钦也。《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贞者,元之本。周公曰:“冬日之闭冻也不固,则春夏之长草木也不茂。”见《韩非?解老》。可以发明贞固之说。
  
  《乾》初九,复也,“潜龙勿用”,即闭关之义。《坤》初六,ヒ玻“履霜坚冰至”,即女壮之戒。
  
  《淮南?人间训》云:“《易》曰‘潜龙勿用’者,言时之不可以行也,故‘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以阳动也。‘夕惕若厉’,以阴息也。因日以动,因夜以息,唯有道者能行之。”以阴阳言日夕,《易》说所未及。
  
  蔡泽谓《易》曰:“‘亢龙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诎,往而不能自反者也。”亦善言《易》矣。泽相秦数月而归相
  
  印,非苟知之。贾谊《书》云:“亢龙往而不能反,故《易》曰‘有悔’。潜龙入而不能出,故《易》曰‘勿用’。龙之神也,其惟蜚龙乎!”
  
  《越绝》引《易》进退存亡之言曰:“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几,得有丧之理。”陆宣公云:“丧者,得之理。得者,丧之端。”其语本此。
  
  《坤》之六五,程子以为羿、莽、娲、武,非常之变。干宝之说曰:“柔居尊位,若成昭之主、周霍之臣也。百官总己,专断万机,虽情体信顺而貌近僭疑。言必忠信,行必笃敬,然后可以取信于神明,无尤于四海。”愚谓此说为长。
  
  《乾》、《坤》之次《屯》曰:“建侯。”封建与天地并立。一旅复夏,共和存周,封建之效也。匹夫亡秦,五胡覆晋,郡县之失也。
  
  古者君臣之际,分严而情通。上天下泽《履》,其分严也。山上有泽《咸》,其情通也。不严则为《未济》之三阳失位,不通则为《否》之天下无邦。
  
  《阴符经》云:“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愚尝读《易》之《临》曰:“刚浸而长。”《遁》曰:“浸而长也。”自《临》而长为《泰》,自《遁》而长为《否》,浸者渐也,圣人之戒深矣。
  
  “系于苞桑”,三柔在下而戒之也。“系于金”,一柔方进而止之也。
  
  《蒙》之刚中,二也,占而求之曰“初筮”。《比》之刚中,五也,占而从之曰“原筮”。
  
  “童蒙”应于二之刚,则吉养之早也。“童观”远于五之刚,则吝见之小也。
  
  信君子者,治之原,《随》之九五曰:“孚于嘉,吉。”信小人者,乱之机,《兑》之九五曰:“孚于剥,有厉。”鸣谦则吉,鸣豫则凶。鸣者,心声之发也。“未知获戾于上下”,鸣谦者欤?“二三子亦姑谋乐”,鸣豫者欤?
  
  柔而刚则能迁善,刚而柔则能顺理。《复》之六三,柔而不中,勉为初之刚而屡失,故频复。《巽》之九三,刚而不中,勉为初之柔而屡失,故频巽。
  
  《小畜》上九,月几望则凶,阴亢阳也。《归妹》六五,月几望则吉,阴应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