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露》序注,世作,后凡世仿此。《坑忻贰
  
  笺“所以蕃育人民也”,民作,后凡民仿此。《江有沱》笺“岷山导江”,岷作。“维丝伊缗”,缗作r。“其心塞Y”,Y作。“土国城漕”笺“或修治漕城”,不避治字。“不我活兮”笺“军事其伍约”,作弃,后凡仿此。“泄泄其羽”,作。“匏有苦~”,~作,后凡~仿此。以上皆仍开成石经元文,未及改正,不足为忠厚之证。善乎魏王肃之言曰:“汉元后父名禁,改禁中为省中,至今遂以省中为称,非能为元后讳,徒以名遂行故也。”语见《通典》一○四《礼篇》。今俗书玄弘宁贮等字,犹多缺笔,岂为清讳,因仍习惯,视为固然,忘其起于避讳矣。
  
  五代丘光庭撰《兼明书》,书中世字皆作代,沿袭旧制,与《孟蜀石经》同。
  
  第四十八数朝同讳例
  
  有一字而数朝同讳者。汉文帝名恒,唐穆宗、宋真宗亦名恒。汉灵帝名宏,后魏孝文帝亦名宏。汉殇帝名隆,唐玄宗名隆基。后魏献文帝名弘,唐高宗太子亦名弘,宋太祖之父名弘殷,清高宗名弘历。晋讳炎,唐武宗后名炎。石赵讳虎,唐亦讳虎。北齐讳泰,北周亦讳泰。隋讳祯,宋亦讳祯。隋讳忠,唐永徽初太子亦名忠。石晋讳敬,宋亦讳敬。宋讳玄,清亦讳玄。因是之故,古书
  
  传写,或改或阙,极不易读。一弘字也,常与宏混;一玄字也,常与元混,不知谁当为弘,谁当为宏,谁为宋讳,谁为清讳矣。又如弘农恒农,恒山常山,时废时置,备极纠纷。今试以此为例,根据史实,为简表如下:
  
  一恒山汉高帝置。
  二常山避汉文帝讳改。
  三恒山后周置恒州,隋大业初复置恒山郡。
  四恒州隋义宁初又置恒州。
  五常山唐天宝元年改为常山郡。
  六恒州唐乾元元年复为恒州。
  七镇州唐元和十五年避穆宗讳,改为镇州。
  八真定宋庆历八年置真定府,此节非关避讳。
  九正定清雍正初兼避真字,改为正定。
  一弘农汉武帝元鼎四年置。
  二恒农后魏献文时避讳改。
  三弘农隋末复置。
  四恒农唐神龙初避太子弘讳改。
  五弘农唐开元十六年复。
  六恒农宋建隆初避太祖父讳弘殷改。
  七虢略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改。
  自此恒农弘农之名皆废,宋人称古弘农恒农曰常农。
  
  第四十九旧讳新讳例
  
  《日知录》廿三云:“唐文宗开成中刻石经,凡高祖太宗及肃代德顺宪穆敬七宗讳,并缺点画。高中睿玄四宗,已祧则不缺。文宗见为天子,依古卒哭乃讳,故御名亦不缺。”竹汀先生曰:“唐人避上讳,如章怀太子注《后汉书》,改治为理,正在高宗御极之日,初无卒哭乃讳之例也。文宗本名涵,即位后改名昂,故《石经》不避涵字。亭林失记文宗改名一节,乃有卒哭而讳之说,贻误后学,不可不正。”【乃和案:此条钱说见《日知录》黄氏笺释引。】
  
  《避讳录》三云:“文宗名昂,《开成石经左传》‘文公宣公卷’内昂字不
  
  缺笔,以生则不讳也。”生不讳说,本《日知录》;《左传》“文公宣公卷”内昂字不讳说,本《金石萃编》,皆误。竹汀先生曰:“九经无昂字,设有之,亦必缺笔。亭林偶未检唐史本纪,以意揣度,遂有此失。”【此条钱说见《潜研堂文集》三十跋《金石文字记》。】
  
  《十七史商榷》八七云:“裴炎请还政豫王旦,为御史崔察诬奏死。《新、旧书》同,其事甚明。孙樵可之文集第五卷云:‘崔察贼杀中书令裴者【商榷者误老】何,诡谀梯乱,肇杀机也。’裴字下注云:‘名犯武宗庙讳。’案武宗讳e,孙氏云云未详,其书法之妄不必论。”今考《新、旧唐书武宗纪》,开卷即云 “帝讳炎”,西庄偶未检两书本纪,徒记武宗旧讳,忘其曾改名炎,遂反讥孙氏。
  
  《册府元龟帝王部名讳门》:“武宗讳炎,初名e。会昌六年三月制曰:‘王者萘偻蛟,名岂尚于难知;敬顺五行,理宜避于胜伏。昔炎汉之兴,雒傍去水,所都名号,犹乃避之,况我国家祚昌土德,所以宪宗继明之初,贵以舍水。【宪宗初名淳,改名纯。】朕远追大汉之事,近禀圣祖之谋,爰择嘉名,式遵令典,宜改名为炎。其旧名中外奏章,不得更有回避。’”孙氏云云,盖谓炎,非谓e也。
  
  《十驾斋养新录》十九云:“予向见宋椠本,有避字,注‘从从旦’于下,未审其故。顷见岳倦翁《愧郯录》,有一条云:‘绍兴文书令,庙讳旧讳正字皆避之。故哲宗孝宗之旧讳,单字者三,【哲宗初名佣。孝宗旧名瑗,又名玮。】皆著令改避。唯钦宗旧讳二字,一则从亠从回从旦,一则从火从亘,今皆用之不疑。’乃知字回避,由于钦宗旧讳。但倦翁著此书在嘉定甲寅,其时尚未避@二字也。”此事并见《宋史》一○八《礼志》。唐人不避旧讳,宋人则有避有不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