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节南山》,正与平宁为韵,《大雅云汉》,正与星嬴为韵,其非为秦讳明矣。
  
  昭有韶音,唐人以为避晋讳,亦非也。《汉书韦玄成传》,颜师古注:“晋室讳昭,故学者改昭为韶。”李涪《刊误》下云:“按《礼记》:昭,明也,穆,美也。盖光扬先祖之德,著斯美号。至晋武帝以其父名昭,改为韶音,历代已远,岂宜为晋氏之讳,而行于我唐哉!今请复为昭穆。”郭忠恕《佩》上则曰:“李祭酒涪说,为晋讳昭,改音韶,失之也。案《说文》自有阅轮字,以昭为裕盖借音耳。”《说文系传》宰窒乱嘣疲骸八嫡叨嘌越以前言昭,自晋文帝名昭,故改昭穆为阅拢据《说文》则为浴!币糇魃兀非晋以后改明矣。《诗魏风汾沮洳》《释文》亦云:“昭,绍遥反,《说文》作浴!比欢斡癫媚诵疟芑渌担至欲删《说文》宰郑实为武断。
  
  甄之有真音,宋人以为避孙坚讳,亦非也。庄绰《鸡肋编》中云:“甄,三国以前未有音之人切者。孙权即位,尊坚为帝,江左诸儒为吴讳,故改音真。”《示儿编》十八则云:“甄有二音,学者皆押在先韵,独真韵反未尝押。《文选》张华《女史箴》云‘散气流形,既陶且甄,在帝包羲,肇经天人。’则已押入真韵矣。”张澎《姓氏辩误》九驳之,谓:
  “《女史箴》在三国后,孙氏未详考”云。
  今考《晋书张华传》:“华,范阳方城人。始仕魏,司马炎谋伐吴,华与羊祜实赞成其计。及吴灭,封广武县侯。”诚如《鸡肋编》言,则华固北人,与江左何涉!《女史箴》以甄与人为韵,则河北早有是音,非为吴讳矣。
  
  《宋史》一○八《礼志》:“绍兴二年十一月,礼部太常寺言:渊圣皇帝御名【桓】见于经传义训者,或以威武为义,或以回旋为义,又为植立之象,又
  
  为姓氏,当各以其义类求之。以威武为义者,今欲读曰威;以回旋为义者,今欲读曰旋;以植立为义者,今欲读曰植;若姓氏之类,欲去木为亘。又缘汉法,邦之字曰国,盈之字曰满,止是读曰国曰满,其本字见于经传者,未尝改易。司马迁,汉人也,作《史记》曰:‘先王之制,邦内畿服,邦外侯服。’又曰: ‘盈而不持则倾。’于邦字盈字,亦不改易。今来渊圣皇帝御名,欲定读如前外,其经传本字,即不当改易,庶几万世之下,有所考证,推求义类,别无未尽 ”云。宋人苦于避讳之苛例,欲为改读之法,以救改字之失,其立意本善,然奈不能实行何。乃至曲解汉法以护其说,过矣!
  
  《茶香室续钞》三引叶名沣《桥西杂记》云:“雍正三年上谕:孔子讳理应回避,令九卿会议。九卿议以凡系姓氏,俱加阝为邱;凡系地名,皆改易他名;
  
  书写常用,则从古体作。上谕:今文出于古文,若改用字,是未尝回避也。
  
  此字本有期音,查《毛诗》古文作期音甚多,嗣后除四书五经外,凡遇此字,并加阝为邱,地名亦不改易,但加阝旁,读作期音,庶乎允协。按加阝作邱,至今通行,至读期音,则世鲜知者。”可见避讳改音之例,始终未尝实行也。
  
  卷二避讳之种类
  第五避讳改姓例
  
  避讳改姓之例甚多,俗说相传,有不尽足据者。《通志氏族略》云:
  
  籍氏避项羽讳,改为席氏。
  ]氏避汉元帝讳,改为盛氏。
  庄氏避汉明帝讳,改为严氏。
  庆氏避汉安帝父讳,改为贺氏。
  师氏避晋景帝讳,改为帅氏。
  姬氏避唐明皇讳,改为周氏。
  弘氏避唐明皇讳,改为洪氏。
  淳于氏避唐宪宗讳,改为于氏。
  啖氏避唐武宗讳,改为澹氏。
  按《元和姓纂》一,弘氏避高宗太子弘卒谥孝敬皇帝讳,改为洪氏,非避唐明皇讳也。
  
  《梁溪漫志》三云:“闽人避王审知讳,沈字去水为尤,二姓实一姓也。”然《吴志陆逊传》有鄱阳贼帅尤突,则尤姓由来远矣。
  
  《闻见后录》廿一云:“文彦博本姓敬,其曾大父避石晋讳,更姓文,至汉复姓敬。入宋,其大父避翼祖讳,又更姓文。”
  
  《挥麈前录》三云:“宋高宗中兴之初,蜀中有大族犯御嫌名,而游宦参差不齐,仓卒之间,各易其姓。仍其字而更其音者句涛也;加金字者^光祖也;加丝字者P纺也;加草字者苟谌也;改为勾者勾思也;增而为句龙者如渊也。繇是析为数家,累世之后,将不复别。”
  
  第六避讳改名例
  
  避讳改名之例有三:一改其名,二称其字,三去其名一字。
  《汉书孔光传》:“孔霸曾孙莽,元始元年封褒成侯,后避王莽,更名均。”
  《晋书邓[传》:“本名岳,以犯康帝讳,改为[,后竟名为岱。”
  《南齐书萧景先传》:“本名道先,建元元年乃改避上讳。”上谓萧道成也。
  《魏书李先传》:“字容仁,本字犯高祖庙讳。”盖本字宏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