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太岁。”

  武王亲射恶来之口,亲斫殷纣之颈,手污于血,不温而食。当此之时,犹猛兽者也。(1)

  校正:

  (1)《荀子仲尼篇》注。谢氏墉曰:“温字误,或是盥。”按,“盥”或作“(左氵右盥)”,见《一切经音义》一。《路史国名纪》四注“口”作“目”,“颈”作“头”。任本“口”亦作“目”,“斫”作“斩”,“颈”作“首”,“者”作“然”。

  武王已战之后,三革不累,五刃不砥,牛马放之历山,终身弗乘也。(1)

  校正:

  (1)《御览》三百廿七。《书钞》十五“三革”二句互转。《类聚》十四载沈约《齐武帝谥议》用此二语。《荀子儒效篇》云:“武王诛纣,反而定三革,偃五兵。”五兵犹五刃。《管子小筐篇》云:“定三革,偃五兵。”《齐语》作“定三革,隐五刃。”韦昭注:“三革,甲、盾、胄也。五刃,刀、剑、矛、戟、矢也。”《礼记乐记》云:“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散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吕氏春秋慎大览》云:“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鼓旗,甲兵藏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淮南子要略》、《说苑指武篇》并云:“纵马华山,放牛桃林。”《商子赏刑篇》又云:“车休息不乘,纵马华山之阳,纵牛于农泽。”

  昔者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践东宫,履乘石,祀明堂,假为天子七年。(1)

  校正:

  (1)原注:“乘石,王所登上车之石也。”《类聚》六。《文选百辟劝进今上笺》注“七”作“十”,误。《诗灵台》正义引袁准《正论》云:“《尸子》曰:‘昔武王崩,成王少,周公践东宫,祀明堂,假为天子。’明堂在左,故谓之东宫。王者而后有明堂,故曰‘祀明堂,假为天子’。”“明堂在左”以下,乃袁氏申释语,任氏误以“明堂在左”二句为《尸子》本文。《淮南子齐俗训》云:“武王既没,殷民叛之。周公践东宫,履乘石,摄天子之位,负衣而朝诸侯,放蔡叔,诛管叔,克殷残商,祀文王于明堂,七年而致政成王。”《韩非子难二》云:“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成王壮,授之以政,非为天下计也,为其职也。”

  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圣乎?以天下让,不为兆人也。”(1)

  校正:

  (1)《长短经惧诚篇》。《魏志》二注:“许芝奏云:‘周公反政。尸子以为孔子非之,以为周公不圣,不为兆民也。’又辅国将军等奏云:‘臣闻符命不虚见,众心弗可违。故孔子曰:周公其为不圣乎?以天下让,是天地日月轻去万物也。是以舜向天下,不拜而受命。’”

  人之欲见毛嫱、西施,美其面也;夫黄帝、尧舜、汤武,美者非其面也。人之所(1)欲观焉,其行也;欲闻焉,其言也。而言之与行皆在《诗》《书》矣。(2)

  校正:

  (1)原脱。

  (2)《御览》七十七。

  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总章,殷人曰阳馆,周人曰明堂,此皆所以名休其善也。(1)

  校正:

  (1)《初学记》十三、《类聚》卅八、《御览》五百卅三、《隋书宇文恺传》、《唐会要》十一、《事物纪原》二、《后纪》十二注。《礼记月令》:“行庆施惠。”郑康成注云:“庆谓休其善也。”“休其善”盖本此。

  欲观黄帝之行于合宫,观尧舜之行于总章。(1)

  校正:

  (1)《文选东京赋》注。任本“欲”上有“故”字,合上节误。

  有虞氏身有南亩,妻有桑田,神农并耕而王,所以劝耕也。(1)

  校正:

  (1)《类聚》六十五、《御览》八百廿二。《书钞》八“王”作“食”,“耕”作“农”。按《商子》《算地篇》、《开塞篇》并云:“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后纪》十二引上二句,注云《尹文子》,误。《文子上义篇》云:“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亲耕,妻其织,以为天下先。”《商子画策篇》云:“神农之世,公耕而食,妇织而衣。”《孟子滕文公篇》许行为神农之言,其云“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即神农事也。

  尧瘦,舜墨,禹胫不生毛,文王至日昃不暇饮食,故富有天下,贵为天子矣。(1)

  校正:

  (1)《御览》七十七。原脱“瘦”字,据《后纪》十二注补。《意林》:“尧瘦,舜黑,皆为民也。”当即此文。《文子自然篇》云:“神农形瘁,尧瘦癯,舜黧黑,禹胼胝。”《淮南子修务训》云:“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J,舜q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之忧劳百姓甚矣。”《尚书无逸》云:“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徽柔懿恭,自朝至于日中昃,不皇暇食用,咸和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