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恩深所以。謂功德高深。非世間有為物可賞可謝也。是故佛不入四恩者。其在此矣。故經云。假使經於百千劫。身為床座徧三千。若不說法度眾生。不得名為報恩者。慧深者。經云諸佛智慧甚深無量故。益厚者。經云欲令一切眾如我等無異。又云若我遇眾生盡教於佛道。又可。或下舉世法功高德深。則難賞難謝。慧下類佛慈亦爾也。難賞之語。出漢書蒯通說。乾信云。足下挾不賞之功。戴震主之威。又云功蓋天下者為不賞也。
  法寶中。明佛教遠大。過於世間之法也。
  注中上明世法常迷。八下顯佛教超越。七略者輯略(輯與集同。謂諸書總要)。兵書略。六藝略(即禮樂射御書數也)。諸子略。詩賦略。術數略。方技略。斯皆立身揚名之智謀。並非出有之良術也。八藏者。通諸教門。皆云經律論三藏。并一雜藏。大小各四。故有八也。若菩薩處胎經云。八藏者。一胎化藏。二中陰藏。三摩訶衍藏。四戒律藏。五十住菩薩藏。六雜藏。七金剛藏。八佛藏。此亦不離前八。但所出不同爾。茲並超生出世之法門也。
  觀智初科中。觀期者。因上生下之詞也。意謂既知佛尊教遠。必當設敬歸依。設敬之法。不出形心事理。故教令先識爾。上三句通標。形屬於事。心歸於理。軌車轍也。兩途雙軌。文異意同。
  形下別釋。先敘形事。心下次辨心理。初中言苦陰者。以形是五陰之色陰。此屬苦果身。故言苦除。為俗習所纏。則妄認四大。為自身相。故常生我慢。輕陵於人。上乃所觀境。故令折挫形骸。剖析色陰。四相求之。不見有我。得無我理。慢惑則除。功由敬佛。若欲剖析者。如請觀音經云。當觀自身。從頭至足一一節間。皆令繫念。停住不散。諦觀眾節。如芭蕉樹。內外俱空等。此能觀智也。
  次心理中。云迷倒者。迷謂無明不覺。倒謂顛倒無知。則六塵緣影。為自心相也。生常與前俗習意同。此乃所觀境也。鏡生滅者。鏡是曉達之謂也。以此妄心念念生滅。經云。而此識賊如猿猴。走遊戲六根。徧緣諸法。云何攝住等。若不懲誡推劾。則何以知其妄著也。功由曉達教理。此能觀智也。身竪慢幢。非剖折而莫達其源。心猿倒念。非追想而孰知其底。二皆重言者。勉勵之切也。
  次科言切身者。即前形事也。以身中有生住異滅。念念遷變。自非著意推撿。而莫能知覺。所以下文推功於剖析觀慢矣。言節心者。即前心理也。以心中念念生滅。如風吹塵。如山流水。前念既滅。後念復生。新新不已。故下文推功於追想知妄也。四山。即生老病死。涅槃經云我昔告波斯匿王云。大王。有親信人。從四方來。各作是言。有四大山。從四方來。欲害人民。王若聞者。當設何計。王言世尊。設有此事。無逃避處。乃至我說。即是生老病死。常來切人等。又有經云。行者見無常至。如四山臨無逃避處。此獨就死說也。八倒者。如來四德。謂常樂我淨。眾生四倒。謂苦空無常無我。並以迷故。不常計常。常計不常。乃至不淨計淨。淨計不淨。共成八種。
  非愛斷所忻者。愛是著有凡夫。斷乃著空外道。此二皆於身生向背矣。又可。愛即著也。斷即空也。此獨就著空外道而論也。
  言是異生所背者。異生即凡夫也。新婆沙論云。異生聖者誰有怖耶。有作是說。異生有怖(異生舊名凡夫)。聖者無怖。所以者何。聖者已離五怖等。意謂凡夫不能追想猒妄。故曰所背。有人以異執生常解之恐。不合文意。
  引文證初科中。前雖立義知身心之有歸。若非引文為據。則成胸臆之說。故斯敘引知非妄謂也。初二句明有憑也。上句發解。下句起行。糺謂糺正。徵成也明也。
  次二句明得益。上句在世益。下塵謂人道也。下句沒後益。上趣即天堂也。並由歸敬之功矣。無識謂識滅神往也。或可識即智識也。苟無智識。性若牛羊。如何儌倖。自生善道。言無此理也。
  次科云小乘者。所出不一。故通指之。上句標。由下釋。己卑境尊。宜懷慚恥而加敬也。敬有所成。則自己反尊。人將敬我矣。儒家所謂。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大雲經云。慚愧者。即是眾生善法衣服。大師云。有慚愧二法住世。則相尊敬。是故比丘各懃共學。大乘即摩訶衍論羅什譯。信智二種。豈止於敬也。則一切功德。解脫涅槃皆從此二而得之。故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斷除疑網出愛河。顯示涅槃無上道。光明經云。以智慧刀。裂煩惱網。故南山事鈔。初出家者。勸其先發二心云。信是道元功德母。智是出世解脫因。夫出家者。必先此二等。結顯二論可知。
  引文廣示初科中。本起經屬阿含部。即小乘經。明世尊於鹿苑中。欲降伏魔外。故興是事。可謂現優曇華。作師子吼。警動人天也。言佛初降誕者。古人推佛生時。遠近異說。惰翻經學士費長房。以瑞應普曜本行等經。校讎魯史。定知。佛以姬周第十六主莊王他十年。即春秋魯莊公七年四月八日也。釋迦方誌云。第四主昭王瑕二十四年歲在甲寅。四月八日生也。若靈感傳。大師問天神則云。余夏桀時。已見如來化事。機見有殊。不可和會。周行十方者。身教化也。自言獨尊者。語教化也。三界下。指器世界不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