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不考是非。遲疑不決。又凡學人。多以舊見為礙。他人之言。難為入耳。儻令有取。密知而已。不敢外揚。此皆人情。非實心為生死者。幸無以人廢言。或狂[狁-儿+月]有所不到。專聽慈誨。幸勿見外。寫此書時。不勝傾淚。若或見悉。彌陀會中。願為法侶(元照再白)。

  南山律宗祖承圖錄

始祖曇無德尊者
  毱多弟子。四分律主。南山所宗。

二祖曇摩迦羅尊者
  本西竺僧。始依四分。為人受戒。

三祖北臺法聰律師
  本學僧祇。因考受體。首傳四分。

四祖雲中道覆律師
  聰之弟子。最初撰疑。科釋四分。

五祖大覺慧光律師
  從覆受律。撰疏十卷。廣開戶牗。

六祖高齊道雲律師
  承稟光師。亦撰鈔疏。判釋廣文。

七祖河北道洪律師
  承稟雲師。亦有律疏。未詳卷軸。

八祖弘福智首律師
  洪師弟子。疏二十卷。通貫群宗。

九祖南山澄照律師
  承稟首師。廣有著撰。見行于世。

  律宗祖承。燦然布于群紀。往世宗匠。未深考覈。而卒意取捨。有所異同。從其門者。各親師授。是非異論。不能一揆。致使晚進輩。踟蹰於兩楹間。莫知其所嚮。予病之非一日矣。苟默默無所辨正。而稱其裔葉。能無忝乎。此圖錄於是乎作也。
  第一評古得失。普寧律師(法明)。始立五祖。一波離。二法正。三覺明。四智首。五南山。霅溪法師(仁岳)。次立十祖。一波離。二法正。三覺明。四法聰。五道覆。六慧光。七道雲。八道洪。九智首。十南山。又云。若取苗裔。須立十師。若取功德。應立七祖。除光.雲.洪三師。靈源法師(守仁)。次立七祖。一波離。二法正。三覺明。四法聰。五智首。六南山。七增輝記主。天台律師(允堪)。亦立七祖。一波離。二法正。三曇諦。四覺明。五法聰。六智首。七南山(已上引列諸家。自下歷考得失)。霅溪.靈源本經論之師。既非學宗。後絕遵奉。唯普寧.天台二家抗行于世。甞考諸說。俱所未安。故歷辨之。庶無封滯耳。如四師並以波離為始祖。其所不可者三焉。且波離結集誦律。即今僧祇根本部也。四分一宗。雖從彼出。然派分已後。本枝競行。彼此相望。號為異部。序不云乎。曇無德部。鈔者所宗。安有結集彼部之人。而預此宗之祖。此謂非今所宗。一不可也。又波離雖有結集之功。不在傳法之數。況曇無德師本承毱多。毱多已上至于迦葉。師承頗異。安可混同。又案南山內典錄云。波離以律藏付弟子陀寫俱。俱付須俱。須俱付悉伽婆。婆付目揵連子帝須。須付旃陀跋闍。中間不顯名氏。乃至付僧伽跋羅。是則波離別分一枝。專弘上座一律。安得橫以法正繼其後乎。若謂佛世多所疑問者。律中阿難.身子請決尤多。況身子請佛制戒。為發起之端。其功益大。何不為祖。若謂律序初標波離為首者。此乃部主將與集律。祈本眾聖。以為證信。而波離結集當眾之長。故言為首耳。苟泥此文。必立為祖。則餘身證者五百之眾。同是所祈。皆應為祖。豈特波離乎。此謂不係傳襲。二不可也。又歷觀西天付法藏傳此土經論之家。未見取結集者為祖。必如所立。亦應經宗例。以阿難為祖邪。此無此例。三不可也。又諸家並立覺明者。且覺明止是翻譯廣文。亦非傳法。又此附餘宗。亦無此例。況安清.童壽.法顯.玄弉等傳譯功高。亦應彼宗推之為祖。靈源仁師立增輝者。意以天台荊谿為例。然天台筆記前代無聞。自操染成章。一家宗奉。況荊谿之嗣天台。非唯記述。當大唐之世南北性相大振于時。天台之教遏絕墜地。荊谿禪師辭而闢之。贊而述之。其道由是牽復。其教所以中興。後學尊之為祖。不亦宜乎。今增輝者前代五十餘家。後世改作猶將數本。當今學者傳授幾希。矧又律宗南山之後。天下同風。曾無建立興復之功。輙廁宗祀。是可得乎。又天台堪師立曇諦者。謂始翻羯磨即四分。先蠶先農之人。且曇諦之前已有僧鎧。羯磨非諦始翻。況行受戒。功在法時。曇諦但是翻文而已。故法時傳云請胡僧出羯磨耳。既而始翻。由鎧行受。因時先蠶先農。其義安在。況非傳授。復無類例。安足為祖。請觀諸師所立。俱非允當。必欲強祀。所謂非其鬼而祭之。無乃諂乎(已上斥其妄立。自下責其遺漏)。自漢明之世。佛教創傳。至曹魏之初。未聞戒法。及行齋懺。事同祠祀。至嘉平年有西域僧曇摩迦羅。依法正部行千人受戒。改先妄習。始立僧儀。逮今千載之間。天下釋子莫不皆受其賜。論其功不在諸師之下。況祖師事鈔.兩疏.內典錄等。累稱其德。而古今學者一槩遺之。豈非戴天履地。而不知其高厚乎。或曰。事鈔.戒疏並序法時曇諦。為此方戒律之先。今則取時除諦。其故何邪。對曰。凡預祖例。不出兩端。一者本乎相承。二乃尊其功德。時則依宗行受。備具二能。諦則循古翻文。未全一德。然則祖師所敘。名有其由。鈔.疏則昭示教源。故兼明曇諦。業疏則正推本受。而獨美法時。豈敢任情。葢存典據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