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單白羯磨中語句。問三比丘言)。

  次懺主白眾法

  若三長老。聽我受(某甲)比丘懺悔者。我當受。(彼三人合掌齊答)可爾。
  (其審覆藏。及聽戒。默妄語等。一切懺法。或有或無。臨時隨事增減。俱如僧法中說。若同居眾滿四人者。不得別眾作。若不滿者。或三人。二人。皆可受懺。不必已定四人。若三人作法者。唯白詞中改三字為二字。若二人作法者。應除去二字。文中單稱大德。乞白二詞。皆不應用)。

  三下品對一比丘懺

  佛言。若犯二篇生輕。並下品獨頭者。應至一清淨知法比丘前悔。
  (其請懺悔主。並說犯緣。及懺罪等儀。俱如上作。唯除白詞。然託處不局。有人聽別)。

  ○第八懺波逸提篇(二種)
  先懺畜長離衣二捨墮(十六法)
  初乞求露罪法

  (大凡畜長。及離衣比丘。好心發露者。應先到知事人所。其儀作禮。呈白犯戒因緣。知事人然後引至羯磨寮。作禮三拜。長跪。合掌。羯磨師從初篇問起乃至第五。一一問過。犯者如實答已。再同羯磨師往方丈公座前立。知事人通會侍司。請出和尚到公位坐已。羯磨師。合掌。作如是言)。
  有(某)大德犯離(或云畜長)衣罪。發露。頂禮和尚。
  (說已。頂禮一拜。問訊。左側立。次知事人亦頂禮一拜。問訊。右側立然後呼犯者云)。
  向上展大具 脫鞋 至誠頂禮和尚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問云。儞是那裏人。那裏戒。是那一年的。以何因緣。就犯此戒了。直說。(犯者當如實答)我(某甲)。是(某)處人。是(某)處戒(或云是本山戒)。是(某)年。(某)一期的。因有(某)事故離了衣。(或云。未曾說淨)求和尚慈悲懺悔。(尚復問云)初篇四根本戒有犯否。二篇十三僧殘戒有犯否。(犯者如實答已。知事人呼云)起立禮謝和尚三拜 起具 問訊(傍立)。
  (其羯磨師。與知事人。亦如前次第禮辭而退。若免即止。犯者隨處禮謝羯磨師已。復同知事人回〔掌〕。禮拜請文熟讀。其知事人。再細問他人品小罪。或具。不具。斟酌定已。然後寫〔女〕與彼)。

  二知時集眾法

  (犯者熟背文已。到堂中白知事人。其知事人。引彼徃各堂。及眾寮禮請大眾師畢。然後到方丈請問和尚在何時作法。若時定已。先差人索欲。若有戒場作法。則不必說欲。時至教打揵椎。如懺摩法打鼓。大眾聞之。各整威儀。至作法處。眾齊集已。知事人應先瞻察眾中。有未受具戒者遣出。次徃方丈知會侍司。入室請和尚到作法處。知事人云)。
  大眾頂禮和尚。(尚云)免禮(知事人呼犯者居中向上)。
  先頂禮和尚三拜。(尚云)普禮僧足。大眾齊合掌。(拜已。復呼云) 問訊 長跪 合掌。

  三呈白犯緣法

  和尚應語彼言。說儞離(或云畜長)衣的因緣。(犯者自高聲說云)我(某甲)。從(某)年得戒以來。至(某)年(某)月。因有(某)事出門。故離了衣鉢(或云畜了長衣)。今求和尚大眾師傅。慈悲懺悔。和尚云。知道了。捨儞所(長離)之衣(若所離之衣不在者。則不必捨)。

  四捨本犯財法(二)
  初定捨法

  (定捨者。謂所畜長衣故。三衣總離故。犯者即雙手捧衣。高聲如是捨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或云。故畜眾多長衣)。犯捨墮。我今捨與僧(一說。僧中應差一人。接彼所捨之衣。如但離二衣。或一衣者。牒衣名面捨)。

  次不定捨法

  (不定捨者。若所離之衣。或一頂不在。或兩頂不在者則不必捨。故云不定。由衣不定。則文亦不定。由文不定。故復類之可曉。若僧伽黎已無者。應如是捨)。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捨墮。僧伽黎已無。此二衣我今捨與僧(一說)。
  (其鬱多羅僧。及安陀會已無。亦如是捨。若二衣已無者。則云。此僧伽黎。我今捨與僧。或云。此鬱多羅僧。或云。此安陀會。我今捨與僧。若但離二衣。又有一頂不在者。則云故離二衣宿。犯捨墮。某衣已無。此某衣我今捨與僧。若故畜長衣。及長衣財。亦如是牒。其眾多二字。有無不定)。

  五從僧乞懺法

  和尚云。捨衣已。乞懺(大眾齊合掌。犯者高聲。如是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比丘。故離三衣宿。犯捨墮。是衣已捨與僧(若所離之衣不全者。則云某衣已無。二衣已捨與僧。或云二衣已無。某衣已捨與僧。若但離二衣宿。有一衣者。則云某衣已無。某衣已捨與僧。或云故畜長衣。及眾多長衣財。犯捨墮。是衣已捨與僧)。有(三。二。一。或云眾多)波逸提罪。今從僧乞懺悔。願僧聽我(某甲)比丘懺悔。慈愍故(三說)。
  和尚云。隨汝僧中請。(知事人云)一拜而起 問訊。
  (求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