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應答云)可爾(其持衣張受等詞。與前三人中受法無異)。

  十獨受德衣法

  (若獨住比丘受衣。准僧祗律云。作衣成已。應其修威儀。心念口言)。
  我比丘(某甲)受此迦絺那衣(如是三受。其捨文。但易受為捨。餘詞無異)。

  ○第八出衣遮利篇(七法)
  初淨堂集眾法

  (臘月十五。乃冬分時盡之日。是比丘出衣之期。其早晨應懸牌一面。上書今日出迦絺那衣七大字。差人界內索欲。授事人。應令年少比丘灑掃淨處。待受欲人回堂已。鳴椎。打鐘三下。大眾聞揵椎聲。肅儀而集作法之處。其授事人。看大眾集已。徃方丈請和尚至法堂。首領者云)。
  大眾向上頂禮和尚。(尚云)免禮。(或云)一拜。

  二呈衣復上法

  (其守衣人出位。居中向上展大具。頂禮三拜。問訊。跪下。若是上座。不必跪。其功德衣。應取一淨盤。並袱。以衣放彼盤中。先令一人捧之在傍俟候。待拜已。傳與守衣人手中捧之。高聲復云)。
  我(某甲)奉和尚差。為僧守功德衣。今者五月已滿。呈白和尚。(尚云)守衣有功。大眾均霑利益。接上來。
  (即隨便一人。接衣至白羯磨者後立。守衣人三拜。或一拜。起具。問訊。班立)。

  三問答所成法

  僧集否。(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是中無有未受具戒者 不來諸比丘。說欲有否。(持欲者答)有(即出班。居中向上一拜。問訊。長跪。合掌。說云)。
  大德僧聽。眾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羯磨。(尚云)善。(答)爾。(一叩而起。問訊。歸位)。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出迦絺那衣羯磨。
  和尚云。羯磨者作法。

  四單白出衣法

  (其作法者聞已。即出位向上一拜。若免即止。然後持衣作如是白)。
  大德僧聽。今日眾僧出功德衣。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和合出功德衣。白如是。
  (白已。侍者接衣。於和尚傍立。羯磨者仍應向尚一拜。或免止之)。

  五嚴禁五事法

  (和尚開示出衣緣起。及遮止五利。並警策大眾。精進修持已。復云)。

  六稱量施衣法

  善見律中問。僧持迦絺那衣與誰。應與衣壞者。若壞衣比丘多。壞衣比丘中老者與。若無老者。臘數大者與。但不得與慳貪者。今此眾中誰人衣破。(若有出眾求者。和尚復問大眾云)汝等稱量此人。可是真正淡泊者否。
  (若大眾齊答云。此人當與者。即便與之。彼比丘亦應出眾。普禮三拜已。方持衣去。若無求者。或不應與者。持回方丈。或作桌衣。或為經袱。或改出長短田相。存於丈室。以俟成就衣破比丘受持。或在常住用力者與之。若三衣中。或安陀會。或鬱多羅僧。或僧伽黎。隨一頂受作功德衣者。則不必改。如上作已。知事人云)。
  大眾頂禮和尚。(尚云)免禮(人各次序而散)。

  七三二獨捨法

  (若界中但三比丘。或二比丘居者。至臘月十五日。應集一處。守衣比丘。雙手捧衣。作如是言)。
  我比丘(某甲)守功德衣竟。今日當出(一說。以後五事。皆不得開)。

  ○第九捨受衣藥篇(衣藥受淨。時逾招愆。故編時事。法有十三)
  初正捨三衣法

  本律云。有疑。當捨已。更受不出捨文。僧祇律云。有緣須捨者。具修威儀。加云。
  (正者。對權而言。具修威儀者。若欲捨時。持衣至一知律師僧所。前人或是下座。或是弟子者。應一拜已。對立而說。若是上座。及前戒者。一拜已。問訊。長跪。雙手捧衣。如是捨言)。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此僧伽黎是我三衣數。先受持。今捨。(所對者云)善。(答)爾。
  (一說便止。以衣遞與前人手中。作禮一拜已。持衣而去。或說淨畜。或成就人。不得過十日。其下二衣。乃至尼五衣等。捨法亦爾。但更其衣名。餘文如上。五分律云。所受三衣。不捨便受餘衣。以先衣淨施。及施人。得名更受。亦名淨施。施人。但不捨。得突吉羅罪。其受時必三說。捨時但一說者。何也。以受衣之時。敬心重故。必須三說。捨衣之時。棄心輕故。只須一說。便成捨也)。

  二正受三衣法

  (授受之人。禮儀如上。若作法時。手持五衣。如是受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此安陀會。五條衣受。一長一短割截衣持。(三說。所對者云)如法受持。(答)爾。
  (受者即起。置衣桌上。禮謝前人。然後持去。如三衣問受者。先搭五衣。長跪。手捧先衣。如是受言)。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比丘。此鬱多羅僧七條衣受。兩長一短。割截衣持。(三說。所對者云)如法受持。(答)爾。
  (以七衣置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