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受事人。將日課簿。先令一人捧之。然後出眾脫屣展大具。至誠頂禮三拜。問訊。長跪。手捧日課簿。高聲作如是言)。
  我(某甲)奉和尚差將大眾日課。登記簿冊。今者九旬將終。呈白和尚。
  (侍者接日課簿奉於座上。維那起立三拜。和尚應言一拜。起具。問訊復位。此不集和。由犯者自當來說罪故。和尚略着日課簿。并開導畢。有發露者。受事人應逐一記明罪相。令彼各各懺悔竟。方可自恣。問清淨已。大眾向上排班。禮謝而退)。

  ○第六自恣解夏篇(十一法)
  初如制採艸法

  (七月十四日。知事人應令沙彌或淨人。採吉祥草。擇去萎黃。取鮮好者用。以十二葉為一束。若逢閏年。則多一葉。束數隨人多少備之。或兩盤。或四盤。若人多者八盤。籌亦如是。如制備已。以便取用)。

  二問緣索欲法

  (十五日早晨接板已。在殿前。或於佛殿。大眾對面而立。上座應作如是白云)。
  大德僧聽。今白月十五日。眾僧集某處自恣(一說)。
  (問訊各回。若白日自恣者。在大食小食上白。若有三寶等事。及病緣者。聽與欲。應差一堪能持欲者。界內各處受之。如界大。夜中要索欲者。應差一二人為伴。毗尼母論云。有五種與欲自恣法。一者今日僧自恣我與僧自恣。二者。我白自恣。三者。為我故自恣。四者若〔日〕不能言者。手作說相。亦得與自恣。五者。語雖不了。亦是與自恣。是名五種與欲自恣法。此是第一種與欲法。應對受者。作如是言)。
  大德。一心念。我比丘(某甲)。如法僧事。與欲自恣(一說)。
  (律云。若佛。法。病緣。改事而說。如是各處受已。仍舊回堂)。

  三敷座請師法

  (其知事人。令年少比丘。或沙彌。於作法所。舖設眾具。本律云。當於露地自恣。授事人應觀大眾多少。以便取墊子敷眾僧座。仍於正中上面供。釋迦佛牌位。下面朝上左隅供韋馱位。並須香花羅列。燈燭煒煌。左右敷眾僧座。上面左隅敷和尚位。於中設二低。桌將艸盤置前低桌上。以鮮花覆之。將籌盤放後低桌上。亦以鮮花覆之。敷設已畢。索欲者回。鳴椎集僧。此。如誦戒法。打鐘。大眾聞知。各披七衣。手持坐具。整肅威儀。至作法處。禮佛一拜。序戒就位立定。授事人瞻視大眾齊已。首領執香。二引磬隨後。再去戒長者四人。或六。八人。徃方丈請和尚。執香者走中門。餘人傍進。和尚出臥室。至公位前。迎請者。頂禮三拜。或一拜已。末後前行。至作法處。執香者在下班尾上立。迎請者歸位。二引磬站在佛前。和尚至。先一問訊。跪下拈香已。起身再問訊轉下。居中向上。禮佛三拜。侍者站和尚後。拜已二引磬領和尚至韋馱前。和尚到。先一問訊。拈香三辨。再三問訊。和尚轉身上走。歸位而立。引請。侍者。各歸本位。首者上香已。大眾向上排班。至誠禮佛三拜。首領者云)。
  轉身向下。問訊韋馱。(三問訊。復云)轉身向上。頂禮和尚三拜。(尚云)禮佛。(或云)禮佛一拜。(拜已。和尚坐下云)各人序坐(人各脫屣。上墊跏趺)。

  四集僧作辨法

  (大眾坐已。和尚於此開示畢。先作前方便。即問云)。
  僧集否。(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答)是中無有未受具戒者 不來諸比丘。說欲有否。(持欲者於座上合掌。答云)有(即起座。居中向上一拜。長跪。合掌。白云)。
  大德僧聽。眾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自恣。(一說。尚云)善(答)爾(一叩而起。歸位坐下。和尚問云)。
  誰遣比丘尼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若無者。答)此處無尼。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若有乍入伽藍。欲隨喜作法者。當如是答)。
  此處無尼來請自恣。但有禮僧足者。(尚云)喚將來。(知事者呼)諸比丘尼來。(尼聞呼名。手持坐具。肅儀而進。維那呼云)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頂禮三拜 問訊 長跪 合掌 和尚略宣教誡。
  汝等比丘尼諦聽。今乃九旬夏罷之期。說罪除愆之際。五篇禁制。八敬森嚴。凡比丘尼。應當依隨大僧安居。半月乞求教誡。歲終比丘隨意。應須來請自恣。方不負受具登壇。阿難請度。不然。則乖違佛制。徒有其名。爾等當束斂身心。精修善法。以戒為師。謹慎莫放逸。(答)頂戴受持。(呼云)一拜而起。後邊去序坐隨喜。
  (略教誡法。律本文缺。臨事必須。理不容默。故錄於此。斯乃是有尼來禮僧足。不請自恣人。如是而作也。若有尼來請自恣者。受囑人問已。於本座上合掌。高聲答云)有。(即起坐整儀至僧中。先禮僧足三拜。長跪合掌為尼代請。當作是白)。
  大德僧聽。(某)處比丘尼僧和合。僧差比丘尼(某甲)頂禮比丘僧足。來請見聞疑。三事自恣(三說。一叩而起)。
  和尚云。喚將來。(其授事人。喚尼至僧中。展大具。禮僧足三拜。長跪。合掌。曲身。低頭。白云)比丘尼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