駄尊天位。並須香花羅列。燈燭幃煌。左右敷眾僧座。上面左隅。敷和尚座。於正中設一低桌。看人多少可為辨籌幾盤。應置二大籌。一者。先行佛位。二者。最後行護法韋駄尊天位。其籌不得粗惡曲戾。五分律云。極短並五極指。長一拳肘。簏不過小指。細不減粗箸。以香水洗過。放淨盤中。鮮花覆上。應設二籌盤。二空盤。人多者。四籌盤。四空盤。放低卓上。整齊擺好。若伽藍大者。先應差堪能者受欲。待彼回堂已。時至鳴椎。此是打鐘三下。盡集界內僧)。

  二安詳聚集法

  (時諸比丘。聞揵椎聲已。各〔彼□〕多羅僧。肅靜威儀。手持坐具。雁行而出。至作法處。先禮佛一拜。各序戒次端立。不得高聲講話。笑語喧譁。如兵奴法。若有行行人。應遣在最後一行。自取墊子而敷。其方丈侍者。亦俱先出到作法處。各序次而認位已。以坐具放在墊于上作記。然後著二人回方丈。隨侍和尚出來。不然。眾中序定位次。又要移〔動〕。彼此不怡。其自恣。非受功德衣兩法亦如是。眾僧集已。上座應問一聲。大眾可曾濟否。有人答已。方去迎請)。

  三次序迎請法

  (大眾齊集已。上座執香。二引請鳴磬隨後。戒長者出眾六人。或八人。少者四人。往方丈請和尚。其執香者走中門。餘者傍退。對面而立。待和尚至公位前。迎請者前後兩班。執香者站在居中。一齊向上。頂禮三拜。或一拜。問訊已。末後先行。引磬在後。序次而打。聲盡方鳴。香又次後走出中門。到集眾所。執香者在下面右邊班尼對韋馱座立。請者各歸本位前立。二引磬領和尚到佛位前。問訊。胡跪。拈香三辨。起身再一問訊。轉身下先一兩步。居中向上。禮佛三拜。二引磬站在佛座前。次第而鳴。禮已即轉身下走。引和尚到韋馱前。先一問訊。拈香三辨。再三問訊已。和尚轉身上行歸位面立。引請。及侍者亦各歸位。首領上香已。大眾一齊向上排班)。

  四禮拜歸位法

  和尚云。至誠作觀禮拜。求諸佛菩薩慈悲加被。九旬之中。精勤辨道。無諸魔障。(大眾禮佛三拜問訊已。上座云)轉身向下問訊韋馱。和尚云。至誠問訊。願為擁護。使我等內魔無嬈。外障潛消。(三問訊已。知事者云)轉身向上。頂禮和尚三拜。(尚云)禮佛。(或云)禮佛一拜。(拜已)和尚云。各序坐。
  (說已。和尚坐下。眾人歸位。放下坐具。脫屣上墊。右手撩衣。左手按後墊子上。從容而下。跏趺端坐。以衣覆好。在大眾中。威儀須肅。勿致招愆。和尚於此處開示已。乃至云)。
  今差(某)大德。(某)大德行籌。(某)大德。(某)大德收籌。我今集僧後。次第作法。

  五集白差使法

  僧集否(答)僧已集 和合否 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否 是中無有未受具戒者 不來諸比丘說欲有否(持欲者答)有。(即出位正中。向上一拜。長跪。合掌。高聲說云)。
  大德僧聽。眾多比丘。我受彼欲。彼如法僧事。與欲受籌。(一說尚云)善。(答)爾(一叩而起。問訊。歸位。若有第二人。亦如是說)。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受籌羯磨。
  和尚云。作法者白(羯磨師起座。向上一拜。或免。即止。合掌白云)。
  大德僧伽聽。今僧伽十六日欲作夏安居。若僧伽時至聽者。僧伽應許。僧伽今日受籌。明日安居。白如是。
  (作是白已。若行籌人未曾差者。如布薩法中。作白二羯磨差之。若已受差者。即齊起座作法)。

  六白行舍羅法

  (行籌。同收籌者。俱起坐。整儀。居中向上。行者前立。收者後站。前後兩行。人少一班。齊禮一拜。若當時受差者。和尚說過。即應起坐。先禮一拜。歸位坐下。待差過。再同收籌者齊出眾如前一拜。仍復本位。為首行籌者。合掌作單白已。然後同收者起坐。如前站班一問訊。各人擎盤。行者前行。空盤隨後。俱至佛前。左右對立。要恰好。不得太近佛桌。身背和尚。亦不得太遠。使行者手不相及。第一收籌盤。在班頭上立。維那以籌盤放空盤上。至誠禮佛三拜。問訊。長跪。取一大籌。雙手橫捧。高聲報云)。
  康熈(某)年。夏三月。安居會上中天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受第一籌。
  (說已。放在桌上。起立一拜。持自籌盤。收者以空盤放彼籌盤上。禮佛三拜。問訊。長跪。雙手收籌置空盤內。再禮佛一拜。然後〔待〕盤。先省和尚。次行大眾。分其左右。從上座。起次第而行。受者應蹲踞取籌放空盤內。說欲者。代收。如多者。報數。如是行已。若有沙彌結夏。准律所明。彼和尚。或阿闍黎。代取。如多者。應先遣在一處候。待行籌已。令彼進來。呼云)。
  諸沙彌。次第而進。(沙彌聞已。整肅威儀。至作法處。向上排班。復云)聞磬聲頂禮三拜。起具。問訊。
  (引禮送彼徃末行序立。待行盤已。方坐。其籌盤俱徃韋馱前左右班立。維那仍以籌盤放收籌盤上。至誠三問訊。如前雙手哲一大籌。高聲報云)。
  康熈(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