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汝出家。太子即以手指耶輸陀羅腹。便覺有妊。在胎六年始生。故翻覆障。未曾有經云。時佛在舍衛國。入城乞食。耶輸陀羅。與羅睺羅。在高樓上。見佛入城。時羅睺羅。年方七歲。耶輸覺信。遂向羅言。此來比丘。是汝父也。如來無量法財。汝應得分。汝當往彼。索其餘財。羅即下樓。前禮佛足。如來觀機逗教。手摩羅頂。羅從覺醒。自念從有生以來。未曾得如是柔軟細滑之樂。遂悟觸塵。證須陀洹。佛即問羅睺羅。汝能出家否。羅答云。能。世尊即舒一指。擕羅同歸僧伽藍中。佛告舍利弗。汝度羅睺羅出家。舍利弗言。我云何度。佛教作如是言。我羅睺羅。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羅睺羅。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盡形壽不殺生。是沙彌戒。汝能持否。乃至第十。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是沙彌戒。汝能持否。如是三問。故云佛敕舍利弗。為羅睺羅說也。如來不為羅睺羅作和尚者。有五義故。一。為平等故。謂佛心平等。一切無偏。不與彼作和尚。不與此作和尚也。二。為止鬥諍故。若作和尚。則有親疎。既有親疎。便有鬥諍。則佛法難行也。三。為止誹謗故。若作和尚。外道當言。沙門瞿曇。自言慈等一切。云何與一作和尚。不與一作和尚。則與凡人無異也。四。為成三皈故。若作和尚。則墮僧數。無有佛寶。則三皈不成也。五。為成六念故。若作和尚。則無念佛。又若作和尚。弟子有病。應當瞻視。飲食衣藥。種種所須。豈是自在法王所應為耶。如一比丘。應得阿羅漢果。昔有餘福。當作轉輪聖王。福業遮障。不得漏盡。如來愍之。為病比丘。一正富羅。轉輪王福。一時失盡。即得無着。若作和尚。有損無益也。復次佛唯一人。僧該凡聖。僧作和尚。弟子受戒。遠近皆得。不令眾生。多受勞苦。若佛作和尚。有是故也。又若作和尚。佛在世時。佛為和尚。佛滅度後。誰作和尚。以是種種因緣。不作和尚也。敕舍利弗者。有所表故。舍利弗。乃十大弟子中。智慧第一。以有智慧故。方能代佛說戒也。羅睺羅密行第一。以能行故。方堪受戒。然受戒能行。是佛子也。
  二別解戒相(分十)第一殺戒。乃至第十捉寶戒。第一殺戒(分二)。初標名
  一曰不殺生。
  釋。此如來所制之戒也。後九戒同。一曰者。乃發語宣詞之意。殺。斷也。生。命也。謂過去已過去。未來尚未來。現在所有生命。一剎那間。相續不斷。是名為生。今斷彼相續。故名殺生也。圓覺經序云。夫血氣之屬必有知。凡有知者必同體。皆有貪生畏死之心。故鴦崛經云。佛子無慈孝故。肆意殺他物命。充我肥甘。殊不知而殺而食之物。彼之愛命。同於我之愛命也。人人愛命。物物貪生。豈可害乎。大論云。佛言殺生有十種罪。一。心常懷毒。世世不絕。二。眾生憎惡。眼不喜見。三。常懷惡念。思惟惡事。四。眾生畏之。如見蛇虎。五。睡時心怖。寤亦不安。六。常有惡夢。七。命終之時。狂怖惡死。八種短命業因緣。九。身壞命終。墮於地獄。十。若出為人。常當短命。如經所說。可不深戒。沙彌息慈為本。故殺戒居先。
  三釋義(分三)初述律。二引證。三結勸。初中(分四)。初明境
  解曰。上至諸佛聖人。師僧父母。下至蜎飛輭動。微細昆蟲。
  釋。依文析義曰解。上至者。最上也。佛為天中之天。聖中之聖。世出世間。最尊最上故。十方三世曰諸。三覺具圓曰佛。已成正果曰聖。靈超萬物曰人。模範後學曰師。六和清淨曰僧。木本水源曰父母也。葢佛能示法。師能傳法。僧能弘法。父母養育劬勞。恩同於佛。然世間父母。生長色身。出世父母。生長法身。律云。當念父母。及師長恩。精勤行道。以報其德。既云念恩。豈有傷害。今所論者。緣提婆達多。推石壓佛。傷佛足指。故懺悔法中。有出佛身血一逆。所以大師以七逆最重。而列於前也。聖人。指果位中人。師。指和尚。闍黎。僧。指羯磨。轉法輪者。父母。生身為重。設有犯者。即名為逆。不通懺悔。墮阿鼻獄。受無量苦。下至者。極盡也。謂到此微細。至極盡故。蜎飛。空類化生。蝡動。水類濕生。昆者。蟲之總名。有曰昆蟲。蟁也。江南有吐蚊之鳥。塞北有蚊母之草。此方蚊子。生於朴樹果中。虻蟲生於榆樹莢中。微細。最小也。凡肉眼所能見者。俱攝於內。謂非但大形眾生。不可殺害。乃至極微細者。亦不可傷也。謂蠢動含靈。皆有佛性故。如來大慈。凡有殺境。一切俱制。境有三品。諸佛聖人。師僧父母。名上。一切人天。名中。四趣眾生。名下。若有傷者。隨事所定。
  二顯戒
  但有命者。不得故殺。
  釋。但。凡也。乃總結上文而言。命者。謂一切眾生。皆以識息煖三。色心相連。名之為命。故者。有心故作顯非錯誤也。不得。遮止之辭。謂凡有秉形而具生命者。不得故發殺心。而奪其命也。然誤傷亦有誤傷之報。如朝野僉載。梁武帝素常敬信榼頭師。時遣使召之。帝方與人下碁。欲殺一段。聲曰殺卻。使遂斬師。帝棊罷喚師。使言。向者陛下。令臣殺卻也。帝問師臨死有何言。使曰。師云。貧道前刼為沙彌時。以鍬剗地。誤傷一曲[(乏-之+虫)*善]。今帝是也。此報固宜。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