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令他起厭惡心。縱在弟子面前。亦當回護△食中或有蟲螘等句者。夫行人造飯食。非不欲以精潔者供奉。其間或有蟲螘。誤入飲食之內。見者當密藏之。鄰單。即比座也。若令彼見。或疑忌心生。至於變吐。不能復食。則檀越不能得如意福△不得離座。更坐食者。謂洗鉢起身。恐食時已過也。有正務則開△不得以手指刮盌鉢食者。謂手指刮盌鉢。如同餓夫。非是出家道品。亦不得以舌舐食。
  六食儀應法
  凡食。不得太速。不得太遲○行食未至。不得生煩惱○或有所需默然指授。不得高聲大喚○不得盌鉢作聲○不得食畢先起。
  太速。則粗氣逼人。太遲。則慢延失候。故須不緩不急。次第而受。行護云。把鉢不可太高。不得太低。須平胸得所。盌鉢要離膝。巾。不得安手置膝上。清規云。不得將口就食。亦不得將食就口。不得鉢中央挑飯。不得大撓刮鉢中。亦不得遺粒狼藉而食。不得頰食食。及縮鼻食等△行食未至。不得生煩惱者。行食。即益食人也。若五。觀存心。時懷慚愧。煩惱自然不生矣。若一人煩惱。四座為之不安。則齋堂便成煩惱窟也。古云。獃獃四顧起貪心。念食吞津咳嗽頻。摝粥啜羹包滿口。開單展鉢響諸鄰。△或有所需。默然指授者。需。同須。索。也。謂以指授令知彼為取也。若高聲大喚。則令大眾動念△不得盌鉢作聲者。若具儀受食。盌鉢自然無聲。盌鉢作聲。因麤糙故。一人麤糙。已不堪聞。多人復然。而齋法竟不成矣。又何怪於鄰房僧之不悲嘆耶。不得食畢先起者。謂入堂受食。要從始至終。食畢先起。有始無終。則違佛制。輕慢大眾。除有正務則開。故溈山云。盌鉢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律中因比丘食畢。默然而去。諸檀越皆譏言。不知彼食足與不足。比丘白佛。佛言從今應為檀越。說一嚫偈而去。
  七順從惜福
  若違僧制。聞白槌。不得抗拒不服○飯中有穀。去皮食之。
  白槌。是舉罪之規。律中。凡有事。先於大食小食上舉。抗拒。是抵觸不順。既違僧制。一切憑僧。清規云。犯重焚衣鉢。應當集眾人。山藤聊示恥。驅擯出偏門。如其不服。生瞋違和。即非好僧也。古人。聞善言則拜。有告過則喜。斯等聖賢氣象。何不效之△飯中有穀。去皮食之。謂勉其惜福也。然命依食住。道由食存。一粟一穀。皆從檀信施來。不可輕視。若有穀者。去皮食之。如其多者。當聚在一處。出時將施禽鳥。不得賤棄也。
  二補儀
  附 不得見美味生貪心。恣口食○不得偏眾食。
  美味者。甘美之食也。然美味人人所愛。而我不愛者。智也。如見之饕餮。貪心恣口食者。害也。而不知食之過患極重。故恣貪無厭。如賢愚經云。一沙彌貪愛酪味。死即作酪瓶中蟲。一沙彌貪著龍宮香飯。死後為龍。欲奪龍宮。殺諸龍屬。為害非小。是故於食。當生厭離心。不得貪也△偏眾食者。不共眾食也。謂十方雲聚。粒米同飡。僧物偏眾。准直成罪自物偏眾。是無慚人。僧未食。不得先嘗。除作食者無過。昔唐登州文登縣。郭行妻王氏。生一女鶴喙。將終自言。酬先世嘗齋之報。以此示人也。
  禮拜第六(凡十事○分二)初正儀(分三)
  初敬主護人
  禮拜。不得占殿中央。是住持位○有人禮佛。不得向彼人頭前徑過。
  凡禮拜。須清淨盥漱。露頂跣足早起。及三時粥飯當嚼楊枝。若不如是潔淨。禮便得罪。中央者。是主法之位。雖前戒亦不得占。況沙彌耶。言住持者謂動靜不移曰住。古今不失曰持。乃弘揚正法之人。即善知識也。然佛法東漸。四百餘載。而達磨大師方至。又八傳而至百丈。在前惟以道相授受巖居穴處。未有住持之名。百丈禪師。因緇素問道鱗集非崇其位。則師法不尊。而住持之名。自此為始。又住持者。謂修戒定慧。以為持法之資。秉僧德行。以為持法之具。資具皆善。可以持而住之也。寶訓。密庵傑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懼。無事莫尋。是非莫辯。達此三者。方可名為住持也。中央之位。豈偶然哉△不得向彼頭前徑過者。徑過。直往也。其義有二。一。恐妨禮佛正觀。二。恐足起塵[土*孛]。觸彼頭面。令他煩惱。
  二具儀無染
  凡合掌。不得十指參差。不得中虗。不得將指插鼻中。須平胸高低得所○不得非時禮拜。如欲非時禮。須待人靜時。
  合掌而不合指。故曰參差。合指而不合掌。故曰中虗。指插鼻中。太高落在胸下。太低。合在當胸。故曰得所。然參差中虗插鼻高低。皆由心散怠慢。儀不中節。有失觀瞻也△非時禮拜者。除朝暮同眾禮拜之外。若自禮。則不合眾規。違逆僧制。故不得也待人靜時者。則無礙于人不令動他心念也。但私自禮佛。雖是好事。亦不得招搖做勢。顯異惑眾。
  三尊師重法
  師禮佛。不得與師並禮。當隨後遠拜○師拜人。不得與師同拜○在師前。不得與同類相禮○在師前。不得受人禮○己手持經像。不得為人作禮。
  並拜者。謂與師並肩齊拜也。尊卑上下。不可紊亂故不得也。隨後。謂在師之身後。亦不宜逼近。故曰遠也△師拜人者。謂凡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