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儀也。禪波羅蜜具出坐法。須者宜檢。內以圓觀。更加讀誦。如膏助火 菩提。華言道。菩提座者。即自悟本有空王之座也。此座。人人本具。故曰當願。如蓮花不染。故曰無著。華嚴云。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其下有一百十八種喻。無出此一偈也。
  智論。見畵跏趺坐。魔王尚驚怖。何況入道人。端身不傾動。又為正觀五種因緣。故結跏趺坐。一。由此晏坐。身心攝斂。速發輕安。最為勝故。二。由此晏坐。能住時久。不令身心速疲極故。三。由此晏坐。是不共法。他道他論。皆無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嚴淨。令他見已極敬信故。五。由此晏坐。佛佛弟子。共所聞喜。一切賢聖。所稱讚故。
  五燈。溈山問雲巖。菩提以何為座。巖曰。以無為為座。巖却問溈。溈曰。以諸法空為座。又問道吾。作麼生。吾曰。坐也聽伊坐。臥也聽伊臥。有一人不坐不臥。速道速道。乃休去。
  出坐偈 從舍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
  【箋】孔目。三界者。一。欲界。欲有四種。謂情欲。色欲。食欲。婬欲也。下極阿鼻地獄。上至第六他化天。男女相參。多諸染欲。故名欲界。二。色界。色。即色質。已離欲界穢惡之色。猶有清淨色在。始從初禪梵天。終至阿迦膩吒天。凡有十八天。並無女形。亦無欲染。皆是化生。尚有色質。故名色界。三。無色界。但有心識。而無色質。始從空處。終至非非想處。凡有四天。但有受想行識四心而無形質。故名無色界 此偈。如見華嚴法界玄奧之大幅。兼貫法華譬喻之全章。然毗盧圓鏡。豈有去來。火宅窄門。能無出入。故知無火而火。歘然三界者。大火宅也。其有小智聲聞。已出此舍。暫得遊戲者。小火宅也。不知舍外之火。逮有甚焉。若非深入佛智。曷使速離火宅。頓入清涼哉。
  附 不得穿堂直過 上單下單。俱當細行。勿令鄰單動念。
  【箋】單者。前入眾篇詳明。茲不復贅。凡參學人乍入叢林。堂頭驗其學行。方入僧次。即以單帖書其名。與知客送入禪堂。安貼其處。所謂三條椽下。七尺單前是也。
  華嚴疏。得斯意者。舉足下足。盡文殊心。見聞覺知。皆普賢行 頌。上單下單。意無兩般。伸脚縮脚。有什麼難。不嗔拾得。不贊豐干。忘人忘我。沒遮沒攔。枕邊夜夜放紅日。無字函經滿腹攤。
  不得單上寫文字。除眾看經教時。不得單上相聚擺茶。夜坐雜話 不得單上縫補衣被。
  【箋】禪單。為參學勤苦。故設以待中夜暫息。古人脇不著席。奮力參究。那討工夫為此。不急之務。
  慈受箴規。古聖補破遮寒。縫了便休。
  豈可朝昏事針線。
  不得眠臥共鄰單說話動眾。
  【箋】天地晝動夜靜。男女日作夜息。人情合乎天理也。論語。寢不言。葢本此意。若夫真實為道。豈可嗤嗤蠢蠢。秪圖一臥。差如小死耶。當知存默至道。栩栩焉。蘧蘧焉。有不可語人者。如高峰參無夢無想時。□半枕子震地一聲。忽然大悟。此千古睡眠底樣子。若眠息與鄰單說話。則為眾憎怨。鬼神所訶也。

  隨眾食第六

  【箋】古德云。隨眾得解脫。斯言不隨眾。則不解脫可知也。今略言隨眾。有八種解脫。一。聲板即赴。不懈怠故。二。供養現成。得省力故。三作平等觀。無人我故。四。息諸戲論。存正念故。五。如法觀想。深入理故。六。不偏眾食。絕疑謗故。七甘苦同受。無揀擇故。八。起止威儀。不放逸故。
  聞楗椎聲。當整衣持鉢。
  【箋】楗椎者。不假言語而令自宣。故衲子纔聞。即知息務。整衣持鉢等事。羯磨疏。以椎字作地。後人悞也。至於鈔文。一宗祖教。凡楗椎字。竝改為椎。直呼為地。詣尋古本。及大藏經律。考之。方知其謬。
  增益阿含。阿難請講堂擊楗椎者。此是如來之信鼓也。
  五分。隨有瓦木銅鐵鳴者。皆名楗椎。
  清規。聞椎聲。想念偈云。佛生迦毗羅。成道摩竭陀。說法波羅柰。入滅拘絺羅。聞三下鐘。即須息務。先宜出入。
  燈錄。藥山齋時。自打鼓。高沙彌捧鉢作舞入堂。山便擲下鼓槌曰。是第幾和。高曰。是第二和。曰。如何是第一和。師桶舀一杓飯。便出。
  ◎石梯和尚。侍者拓鉢赴堂。乃喚侍者。者應諾。師曰。甚處去。者曰。上堂齋去。師曰。我豈不知汝赴齋去。者曰。除此外別道個甚麼。師曰。我秪問本分事。者曰。和尚若問本分事。某甲實是上堂赴齋去。師曰。汝不謬為吾侍者。
  持鉢偈 執持應器。當願眾生。成就法器。受天人供。
  唵枳哩枳哩嚩日囉吽癹吒
  【箋】梵語鉢。此云應量器。即體是法本來成就故。成就法器一句。而空假中備焉。乃至制度之法。三匙五觀之旨。皆出於應量。則諸法無不具足。故能受天人供。若不知應量之法。滴水難消。況天人供。
  五燈。世尊。一日敕阿難。食時將至。汝當入城持鉢。阿難應諾。世尊曰。汝既持鉢。須依過去七佛儀式。世尊召阿難。阿難應諾。世尊云。持鉢去。密菴云。大小世尊。被阿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