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洞山价頌。常住須憑戒力扶。莫將妄用恣貪圖。掌他三寶門中物。惜似雙親兩眼珠。暗裏縱能機巧算。冥中自有鬼神誅。絲毫若也無私取。免至來生作馬驢。
  國清百錄。智者同學照。私用常住一撮鹽。後入定。現鹽數斛在前。急買鹽陪償。其相乃絕。
  高峰遺事。仰山偉。私折常住一莖笋。後入定。見笋現前。陪還懺悔。其相乃絕。東山空答余才茂借脚夫書。向辱枉顧。荷愛之厚。別後又承惠書。益自感媿。某本巖穴閒人。與世漠然。才茂似知之。今雖作長老。居方丈。只是前日空上座。常住有無。一付主事。出入支籍。竝不經眼。不畜衣鉢。不用常住。不赴外請。不求外援。住緣而住。初不作明日計。才茂既以道舊見稱。故當相忘於道。今書中就覓數脚夫。不知此脚。出於常住耶。空上座邪。若出於空。空亦何有。若出常住。是私用常住。一涉私。則為盜。豈有善知識。而盜用常住乎。公既入帝鄉。求好事。不宜於寺院營此等事。公閩人。所見所知。皆閩之長老。一住著院。則常住盡盜為己有。或用結好貴人。或用資給俗家。或用接陪己知。殊不念其為十方常住招提僧物也。今之戴角披毛。償所負者。多此等人。先佛明言。可不懼哉。比年以來。寺舍殘廢。僧徒寥落。皆此等咎。願公勿置我於此等輩中。公果見信。則他寺所許者。皆謝而莫取。則公之前程未可量也。逆耳之言。不知以謂如何。時寒途中保愛。然竊盜罪報。律藏。不勝廣載。今錄數則。可為學者置之座右。時時警惕。不使盜因起於毛頭心地也。當知盜者。不啻不與而取。及劫奪等而已。若尋常起一貪想。即是盜因。即是禍事。如比丘於花池側迎香風而坐是也。何況盜名。盜位。盜法等。
  宗鏡。二不盜者。不與取。名事盜。與取。名事不盜。法門者。如佛言他物莫取。名法門不盜。菩提無與者。而取菩提。是名法門盜。若持戒作業。求可意果者。無常速朽。悉是他物。息如糞果。害如毒食。有智之人。所不應求。云何殷勤。飲苦食毒。而自傷毀洄洑困苦。豈過有流三障。障佛第一義天之所捨離。是盜。非不盜也。又二乘以四諦智。觀身受心法。厭惡生死。欣求涅槃。涅槃心起。即取他物。即非時取證。即不待所說。因焦種不生。見苦斷集修道造盡。非求法也。謂有涅槃。成涅槃見。若有著空。諸佛不度。身長三百由旬。而無兩翅。墮三無為坑。饑餓羸瘦。體生瘡癬。豈非貧窮困苦耶。又不見佛。不聞法。不入眾數。豈非第一義天遠離耶。此猶名盜。非不盜也。若別人從淺至深。捨一取一。來已更復來。去已復更去。悉是辱於去來相。亦是不與而取。取已而捨。亦是貧窮。捨已更取。數數去取。即是困苦。不與第一義天相應。即是遠離。此猶名盜。非不盜也。圓人觀法實相。受亦不受。不受亦不受。亦受亦不受亦不受。非受非不受亦不受。不取是菩提。障諸取故。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不高故不取。不下故不捨。如是觀者。觀如來藏。具足無缺。是如意珠。隨意出寶。即修羅琴。任意出聲。即是大富。大富故無取。即第一義天。故不遠離。是名究竟持不盜戒。圓人亦有盜法門者。菩提無與者。而取菩提。如海吞流。不隔萬派。如地荷負。擔四重擔。眾生悉度。煩惱悉斷。法門悉知。佛道悉成。
  解曰。金銀重物。
  【箋】重物。謂金寶等物。乃至五錢以上。即制罪也。
  以至一針一草。不得不與而取。
  【箋】戒疏。葢針草判盜。五錢判重。離處成盜業。未離處。猶盜法也。故一念盜心為因。所盜之物為緣。種種盜法成就盜事為業。若一針一草即制罪。天台不應五錢犯重罪。失沙彌戒。滅擯不通懺悔。四錢已下。犯中罪。許懺悔。若盜而未得。犯方便罪。
  五燈。古德呵城隍神過。神伺隙隨之。將有不利。德因渴故。取田中蘿蔔食之。置二錢於根。神不知。遂現形。言犯盜呵之。德曰。汝不見疄中錢耶。神拜服而去。
  徵。沙門犯可悔罪。如法懺悔。將止滅犯戒罪。抑並滅性罪耶。
  訓。沙彌犯戒。若不懺悔。並得惡作罪。墮地獄中。比四天壽。人間為九百千年。若如法懺悔。破戒罪滅。而性罪恐猶未滅。如盜取非財。須加利償。若不償者。後生轉重。如斷他命。終須償報。當為彼禮懺持呪。代彼拔苦。彼苦既拔。則怨讎可釋矣。
  徵。沙彌犯重罪。如法懺悔。可得受具否。
  訓。沙彌十戒。前四若犯。為破根本。滅擯不通懺悔。不得受具。第九戒若犯。名破齋。竝餘五戒若犯。向二師前發露。隨師教令。以殷重心。如法懺悔。可得受具。
  徵。佛本大慈。沙彌犯重不通懺悔。不得受具。豈不塞人改過。自新之路乎。
  訓。若結壇禮佛勤懇苦到。求見好相。得菩薩戒。不得受比丘戒。諸律皆無開法。惟觀虗空藏菩薩經。比丘犯根本戒。若能如法結壇。禮三十五佛。及虗空藏菩薩。菩薩以牟尼寶印。印其背上。有除罪二字。罪即得滅。仍得重受具戒。沙彌准此而行。當亦得滅罪受具。但恐因緣艱阻。未能如法。結壇牟尼印不來。除罪字不現。後悔難追。不若慎之於無念也。
  若常住物。
  【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