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六鐶是迦葉佛製若四股十二鐶是釋迦佛製本經又云有杖是同若用不同或有二鈷或有四鈷鐶數無別但我今日四鈷十二鐶用是之教四鈷者用斷四生念四諦等十二鐶者用念十二因緣通達無礙等二鈷者迦葉如來所制立也令諸眾生記念二諦世諦第一義諦以立其義齊稠禪師在懷州王屋山聞虎鬥以錫杖解之因成頌曰本自不求名剛被名求我巗前解二虎障却第三果又鄧隱峰飛錫空中解於兩陣有是勝功故當受持。

  數珠

  梵語鉢塞莫梁云數珠謂引接下根牽課修業之具木槵子經云昔有國王名波琉璃白佛言我國邊小頻年寇疫穀貴民困我常不安法藏深廣不得徧行惟願垂示法要佛言大王若欲滅煩惱當貫木槵子一百八箇常自隨身志心稱南無佛陀南無達摩南無僧伽名乃過一子如是漸次乃至千萬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除諂曲捨命得生炎摩天若滿百萬遍當除百八結業獲常樂果王言我當奉行曼殊室利校量數珠經云其數珠體種種不同校量乃至槵子掐一遍得福千倍蓮子萬倍至菩提子得福無量又楞嚴經中憍梵波提有牛呞病佛為遮謗與之數珠令其念佛謂之一味清淨法門乃至成就念佛三昧往生淨土悟無生忍者亦乃數珠無量功德也(百八數斷百八煩惱)。

  禮佛七種

  大方廣寶篋經云智燈聲聞問文殊言云何禮佛文殊言若見法淨名見佛淨若身若心不低不昂正直而住不動不搖其心寂靜行寂靜行是名禮佛法苑齊有天竺三藏勒那譯出七種禮法一我慢禮謂依位次心無恭敬心馳外境五輪不具如碓上下二唱和禮謂粗正威儀心無靜想見人則身輕急禮人去則身墮心疲蓋心散而口唱也三身心恭敬禮謂聞唱佛名便念佛想身心恭敬情無厭怠四發智清淨禮謂達佛境界隨心現量禮一佛則禮一切佛禮一拜則禮法界以佛法身融通故五遍入法界禮謂自觀身心等法從本已來不離法界佛我平等今禮一佛即遍禮法界諸佛六正觀禮謂禮自佛不緣他佛何以故一切眾生各有佛性平等正覺七實相平等禮謂前猶有禮有觀自他兩異今此一禮無自無他凡聖一如體用不二故文殊云能禮所禮性空寂前三約事後四就理禮佛如是禮塔亦然僧祇云禮佛不得如瘂羊又禮佛塔應當右旋如日月星繞須彌山不得左轉旋繞有五事(一低頭視地二不得踏虫三不得左右視四不得睡地五不與人語又旋繞得五福一後世得端正好色二得好音聲三得生天上四生王矦五得泥洹道)。

菩薩三名
  一大士即大道心眾生二開士開眾生信心三高士高出凡夫小乘。

菩薩三大
  一願大二行大三利生大。

持戒三心
  一厭有為心二求趣菩提心三悲愍有情心又有三樂一名譽二利養三死得生天上。

大比丘三義
  一破惡脩戒定慧破見思惑二怖魔魔王惧出三界生怖怛三乞士養色身資慧命利檀那。

三種羯摩
  一對首法二心念法三眾法。

三衣斷三毒
  五條斷貪身七條斷瞋口大衣斷痴意。

四分律
  初分說比丘戒二分說比丘尼并受戒犍度三分說安居犍度四分說房舍犍度。

比丘四法
  一晝夜六時說罪懺悔二常憶念佛不誑眾生三修和合敬心不恚慢四具脩六念如救頭然。

羯摩四法
  一法二事三人四界。

四根本煩惱
  一貪二嗔三痴四慢。

脩行四法
  一寧失身命不捨菩提心二親近善友三不捨忍辱四依寂靜處。

四分優婆塞
  無分俱受三歸少分或受一戒多分或受二三四戒滿分具受五戒。

戒品四等生處不同
  破戒三畜生餓鬼地獄下持戒人道中持戒六欲天又能兼行四禪四空定生免無色界上持戒下羅漢中支佛上佛道。

弟子四心看和尚
  一親友師二敬順師三畏難師四尊重師。

四種重恩
  一父二母生身故須報三如來大師四說法師。

佛應四處
  降生迦維衛成道摩竭提說法波羅柰入滅拘尸城。

四種沙門
  一威儀沙門名充像比丘二形服沙門名幢相比丘三名聞沙門名虗誑比丘四實行沙門名如法比丘前三非是沙門自言沙門後一沙門是真沙門也。

食有四時
  早起諸天食日中三世佛食日西畜生食日暮鬼神食。

四利須食
  資身為道養身中虫施者福破餓外道故須食之也。

乞食四意
  一福利群生二折伏憍慢三知身有苦四除去滯者。

毗尼四義
  一是佛法中平地萬善由之而生二一切佛子皆依戒而住一切眾生依戒而有三是趣涅槃之初門四乃佛法瓔珞能莊嚴佛法故。

謙下獲四種功德
  一遠離惡趣不受旁生二不被輕毀三常為人天恭敬四惡友怨敵不能凌突。

菩薩脩行四法
  一善分別自心現二觀外性非性三離生住滅見四得自覺聖智善樂。

乞食四分
  一奉同梵行者二與窮乞人三與諸鬼神四分自食。

比丘五不應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