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問離五不應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五事所不應作。一者。不賣生命。二者。不賣刀劍。三者。不賣毒藥。四者。不沽酒。五者不壓酒。如是五事。汝能離不。
  賣生命。則傷慈悲。賣刀劍。毒藥。則近殺業。沽酒。則招呼引召。亂性迷魂。西域壓油。亦多損害蟲命。故均名惡律儀也。此方壓油。不令先出蟲者。無罪。

  九。問離三不作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復有三事。所不應為。一者不作羅網。二者不作藍染。三者不作釀皮。如是三事。汝能離不。
  西土藍染。亦多殺蟲。名惡律儀。此土不然。亦應無罪也。釀皮者。以硝製皮。然後可用。既傷慈悲。又復臭穢。故不應作。

  十。問離二事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復有二事。所不應為。一者。摴蒲圍碁六博。二者。種種歌儛伎樂。如是二事。汝能離不。
  此等皆屬無記散亂邪業。妨廢正道。故不應為。

  十一。問離四人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四種人不應親近。一者碁博。二者飲酒。三者欺誑。四者沽酒。如是四人。汝能離不。

  十二。問離放逸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法放逸。所不應作。何等放逸。寒時。熱時。饑時。渴時。多食飽時。清旦暮時。懅時(懅。音渠。懼。怯也。又心急也。亦音據。慚懼也)。作時。初欲作時。失時。得時。怖時。喜時。賊難穀貴時。病苦少壯年衰老時。富時。貧時。為命財時。如是時中。不修善法(是名放逸)。汝能離不。

  十三。問能作世事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先學世事。既學通達。如法求財。若得財物。應作四分。一分應供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分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分。藏積俟用。如是四事。汝能作不。

  十四。問離四寄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財物不應寄付四處。一者老人。二者遠處。三者惡人。四者大力。如是四處。不應寄付。汝能離不。

  十五。問離四惡

  若言能者。復應語言。善男子。受優婆塞戒。有四惡人。常應離之。一者樂說他過。二者樂說邪見。三者口輭心惡。四者少作多說。是四惡人。汝能離不。
  問。菩薩應勸化一切惡人。皆令修善。今誡遠離四種惡人。寧不違失菩提心耶。答。久修大士。力堪化人。初心菩薩。應先自護。若不遠離惡友。必至受其熏染。既遠離已。令菩提心修習增長。不患不能化度此輩也。

  十六。時僧兩滿

  若言能者。應令是人。滿六月日。親近承事出家智者。智者復應至心。觀其身四威儀。若知是人能如教作。過六月已。和合眾僧滿二十人。作白羯磨。
  白者。秉白也。羯磨。此翻為業。亦翻所作。亦翻辦事。亦翻作法。謂白眾作法。為其成辦受戒事業也。
  問。外道求出家。但制四月共住。沙彌受具戒。止須三師七證。今此善人。欲受優婆塞戒。何故必令滿六月日。觀四威儀。能如教作。方於二十僧中。作白授戒。豈出家尚易。此反難耶。又設有他緣。不滿六月。無二十僧。亦可受否。答。此一種菩薩優婆塞。乃是居士中尊。與比邱內外夾輔。共興佛法者。故授法獨加慎重。他緣既無開聽。恐難輕許。止可授通途五戒。并梵網地持等戒耳(梵網。即流通心地品。地持。即菩薩戒本經)。

  十七。正白羯磨

  大德僧聽。是某甲。今於僧中。乞受優婆塞戒。滿六月中。淨四威儀。至心受持。淨莊嚴地。是人丈夫。具男子身。若僧聽者。僧皆默然。不聽者說。
  此正作白羯磨文也。由僧默然。即是共許彼人作優婆塞。從此便得為優婆塞。故云成辦事業也。

  十八。勸持受歸

  僧若聽者。智者復應作如是言。善男子。諦聽諦聽。僧已和合。聽汝持作優婆塞戒。是戒即是一切善法根本。若有成就如是戒者。當得須陀洹果。乃至阿那含果。若破是戒。命終當墮三惡道中。善男子。優婆塞戒。不可思議。何以故。受是戒已。雖受五欲。而能不障須陀洹果。至阿那含果。是故名為不可思議。汝能憐愍諸眾生故。受是戒不。若言能受。爾時智者。次應為說三歸依法。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受三歸已。名優婆塞。
  問。雖受五欲。不障聖果。與惡邪見中。所謂婬不障道何異。答。佛為出家人制斷婬欲。彼乃妄云婬不障道。故名惡邪見也。今佛為在家人。但制邪婬。不制非時食。殘宿食等。然苟依戒行持。遵修念處。便得證於初二三果。故云雖受五欲。而能不障初果等也。然彼設證阿那含果。則正婬亦必永斷。豈婬不障道之邪說哉。問。優婆塞何故不證第四阿羅漢果。答。由尚居家。未斷殘宿食故。不成應供德故。問。沙彌亦無殘宿食戒。何故得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