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四不得故妄語。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妄語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五不得故酤酒。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酤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六不得故說在家出家菩薩。比丘比丘尼罪過。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說四種過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七不得故自讚毀他。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自讚毀他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八不得故慳惜加毀。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慳惜加毀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九不得故瞋心不受悔。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瞋心不受悔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於其中間。
  第十不得故謗三寶。若有犯。非菩薩行。失四十二賢聖法。不謗三寶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諸佛子。已說十波羅提木叉竟。四十八輕今當說。
  撫尺云。
  佛子從今身至佛身。盡未來際其中間。
  第一不得故不敬師友。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敬師友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不得故飲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飲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不得故食肉。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食肉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四不得故食五辛。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食五辛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五不得故不教悔罪。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教悔罪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六不得故不供給請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供給請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七不得故懈怠不聽法。若有犯。非菩薩行。懈怠不聽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八不得故背大向小。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背大向小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九不得故不看病。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看病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不得故畜殺具。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畜殺具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一不得故作國使。若有犯。非菩薩行。不作國使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二不得故販賣。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販賣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三不得故謗毀。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謗毀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四不得故放火焚燒。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放火焚燒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五不得故僻教。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僻教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六不得故為利倒說。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為利倒說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七不得故恃勢乞求。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恃勢乞求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八不得故無解作師。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無解作師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十九不得故兩舌。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兩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不得故不行放救。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行放救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一不得故瞋打報仇。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瞋打報仇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二不得故憍慢不請法。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憍慢不請法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三不得故憍慢僻說。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憍慢僻說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四不得故不習學佛。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習學佛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五不得故不善知眾。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善知眾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六不得故獨受利養。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獨受利養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七不得故受別請。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受別請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八不得故別請僧。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別請僧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二十九不得故邪命自活。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邪命自活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不得故不敬好時。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敬好時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一不得故不行救贖。若有犯。非菩薩行。不行救贖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二不得故損害眾生。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損害眾生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三不得故邪業覺觀。若有犯。非菩薩行。不邪業覺觀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四不得故暫念小乘。若有犯。非菩薩行。不暫念小乘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五不得故不發願。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發願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六不得故不發誓。若有犯。非菩薩行。不發誓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七不得故冒難遊行。若有犯。非菩薩行。不冒難遊行戒能持否。(答云)能持。  第三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