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上品戒。二者。諸佛菩薩滅度後。千里內有先受戒菩薩者。請為法師教授。其弟子得正法戒。是中品戒。三者。諸佛菩薩滅度後。千里內無法師之時。應在諸佛菩薩形像前。自誓受戒。是下品戒。其梵網大部。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全文未傳此方。唯第十心地品。流通奉持。故缺師前授法。菩薩瓔珞本業經。及彌勒菩薩所說。菩薩戒羯磨文中俱明。故今會合加儀。遵行有據。

  第一明敷座結壇法

  若受戒日。先於佛殿(若眾多於佛殿前丹墀中亦可)。懸以旛葢。正中敷一高座。供得戒本師釋迦牟尼佛位。左上敷一高座。供尊證師十方諸佛。羯磨師文殊菩薩。教授師彌勒菩薩。同學等侶十方菩薩位。右上敷一高座。候所請菩薩戒法師。一一座筵。皆設香花。時至鳴楗椎。諸引禮令受戒者。各各掛鉢執具。身著三衣。將詣殿內(或徃丹墀)。彼受戒者。向引禮師三拜。分班而立。
  引禮白云。
  諸佛子。今為汝等嚴淨道場。敷設法座。秉受菩薩妙善戒法。汝等先當隨我誦呪結壇。次方入室請師。
  引禮白已。於正中向座。合掌問訊已。轉身順右舉大悲呪。彼受戒等一齊朗誦。各各依次貫珠隨後而行。旋繞三匝。三誦呪畢。引禮先歸本位。隨者亦各照班次立定。舉。
  南無甘露王菩薩摩訶薩(三聲)

  第二明請師入壇法

  凡在界內同居大僧。先聽鳴椎齊集方丈。結壇既畢。諸引禮左右相對導前出壇。眾求戒者。一一次第對隨於後。俱詣方丈。如常列班。二引禮各將二求戒者。往請二阿闍黎到已。求戒等作禮三拜。二阿闍黎。分歸輔弼位而立。四引禮出班。先應通知侍者。次入室請師。師出室就座。二阿闍黎轉向菩薩戒法師三拜復位。
  引禮云。
  諸佛子等。一齊向上排班。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長跪 合掌。
  夫菩薩戒者。事出非常。憑師乃發。佛前自誓。相好難期。一遇明師。便名得戒。今為汝等恭請(某)堂上(某)律師。為汝等作菩薩戒法師。請師之語。汝合自陳。恐汝未能。我今教汝。各稱法名。(稱已)其餘言詞。皆隨我道。
  菩薩戒羯磨經云。若諸菩薩。欲學菩薩三聚淨戒。或是在家。或是出家。於無上菩提發弘願已。審求功德具足。有智有力同法菩薩。先禮雙足。偏袒右肩。膝輪據地。合掌恭敬。如是請言。
  大德憶念。我(某甲)今於大德所。乞受一切菩薩淨戒。惟願須臾。不辭勞倦。哀愍聽授。
  此請詞。出彌勒羯磨經。如是三請。三叩首。
  菩薩戒法師云。
  諸佛子等。汝既殷勤伸請。我今可爾臨壇。遵依大乘經律。為秉宣授受 引禮云。
  諸佛子等。一齊起立。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起具 分班。
  待眾起立已定。引禮將香與一為首者執之 菩薩戒法師。起座合掌。舉。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大眾齊稱佛號。壇中大擂法鼓。二引禮左右相對導持幢旛者前行。次隨喜眾。次受戒者。次二引禮雙鳴引磬。其執香者逐後。二阿闍黎又次之。菩薩法師在末。二侍者。一棒鉢一持錫杖相隨。其引導幢旛進壇。詣上左右高座旁立。隨喜大眾依隨幢旛。從上次第兩序而下排定。受戒者。如常班次對列。其鳴磬二引禮兩分却至旛前。二阿闍黎於中高座前左右對立。法師居中展大具。作觀頂禮十方三世三寶九拜。鉢杖隨立其後。
  維那舉集眾偈云。
  降伏魔力冤  除結盡無餘  聞此妙響音  盡當雲來集
  南無雲來集菩薩摩訶薩(三稱)
  鐘聲傳三千界內  佛法揚萬億國中  功勳酬帝主深恩  利益報檀那厚德
  今為傳授。菩薩三聚淨戒說者。
  九拜竟。舉偈畢。法師起具。陞座拈香。斂衣而坐。二阿闍黎轉下亦如是九禮已。詣法師高座上。於左右輔立。鉢杖持在師後。
  引禮云。
  隨喜海眾。出班禮佛。
  大眾具儀。詣中三禮竟。各各依次仍歸本位列之。
  引禮云。
  上香(執香者。徐徐轉中。向上一舉。順右進至佛前。長跪。上香已)。復位 諸佛子。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 護鉢(拜已)。長跪 合掌。

  第三明禮敬三寶法

  菩薩羯磨經云。既作如是無倒請已。偏袒右肩。恭敬禮拜供養十方三世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通諸菩薩眾。現前專念彼諸功德。生殷淨心。又瓔珞經云。善男子善女人。當受戒時。先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佛。禮未來世。盡未來際一切佛。禮現在世。盡現在際一切佛。如是三禮。法僧亦然。
  引禮云。
  諸佛子。汝等既發勝心。求受菩薩淨戒。應當作觀運心。隨我音聲頂禮十方三寶。人各自稱法名(稱已)。一齊起立合掌。
  左右引禮。或八人或六或四。對往至中。一行列定。展大具。入觀頂禮。合掌作梵云。
  一心頂禮。過去世。盡過去際一切諸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