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諸佛加庇。眾聖證明。願多生所積之愆尤。從今殄滅。無始未行之善業。自此勤修。汝今眾人各各觀想十方諸佛。隨我言音。至誠懺悔。各稱法名(稱已。師起立拈香畢。復坐义手。至誠作梵舉云)。
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繇無始貪瞋癡一切罪障皆從身語意之所生今對佛前求懺悔一切罪根皆
  懺悔功德殊勝行  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有情  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  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引禮云。
  諸沙彌一齊起立 聞磬聲禮謝三拜 撩衣(拜已)。起具 分班。
  (引禮導為首沙彌。如常禮送師歸寮。仍回法堂。教眾沙彌普同上殿。各秉虔恭。徹夜禮佛。其諸沙彌謝引禮師畢。即至大殿。然燭焚香。三業至誠。能所皆空。如實頂禮)。
  以上沙彌犯重者。毗尼制教。不通懺悔。若觀彼沙彌。雖已破重。而有真實慚愧。革過從新者。可依大乘方便救拔。令其深怖地獄。永息世緣。擇處結壇。哀切苦到。或一七。二七。求見好相。罪方得殄。如其不見。或積歲月。必以見相為期。戒方許受。為恐因緣難阻。不能如法建壇。縱能建壇。倘若好相不現。則後悔難追。莫若慎之於始。惓惓守持為善也。

  三壇傳戒正範卷二
  三壇傳戒正範卷三

    金陵寶華山司律沙門 讀體 撰

  三壇進菩薩戒前請戒懺悔儀
  通啟二師第一

  按菩薩戒羯磨經云。若諸菩薩欲受菩薩戒時。先應為說菩薩法藏。摩怛哩迦菩薩學處。及犯處相。令其聽受。以慧觀察。自所意樂堪能。思擇受菩薩戒。非為他勸。非為勝他。當知是名堅固菩薩。堪受菩薩淨戒。準經所明。故知凡受菩薩戒。先當請戒開示。次則審懺問難。如法授受。匪藉引導。則發請無繇。是以先須通白輔化二師。然後啟請和尚。
  (其請戒開導之法。須在正授戒前二三日。於午後令淨人灑掃法堂。中敷高座。若無淨人。新比丘亦得。至時鳴椎集眾。然此中集者。非但局於比丘。凡欲求菩薩戒之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應同集。若眾多。應以十比丘往請引禮師。若少四人。乃至極少惟幾比丘者。即可同徃。到已一觸禮。延至法堂中。普同作禮三拜起立。一為首者合掌白云)。
  我比丘(某甲)等。今欲進求菩薩大戒。於諸儀則。罔諳規繩。復懇諸師。幸為示導。
  引禮云。
  汝等比丘(若有後六眾人在內。隨類加之)既能增心增戒。利己利人。法門熾盛。功德難思。我今先將汝等通白二師。乞請同詣方丈。
  (答已。同一觸禮。起分兩立。於時二引禮各將二比丘。分請二師。請至法堂已。引禮呼眾如常作禮三拜。長跪合掌。二引禮向二師一觸禮起立叉手。代眾白云)。
  彼比丘(某甲)等(後六眾隨有加之)。今欲乞圓菩薩大戒。故先通白二阿闍黎師。惟願勿悋利物之婆心。勗成新學之上志。欣移法趾。同詣方丈。啟請和尚臨堂。曲垂開示。令彼眾等聞解受持。不昧正修。慈愍故(白已。呼眾作禮一拜)。
  闍黎師云。
  諸比丘等(有後六眾隨加之)汝今意欲啟請和尚。求圓菩薩妙善戒法者。可謂真佛弟子。是名大道心人。少間和尚若慈允臨堂。開導之時。汝等各各諦聽思惟。可能堪受此戒。良以菩薩誓願深廣。行門無量。非同比丘向所修持。倘有纖毫怯怖。機器卑劣。大戒難圓。所謂假使鐵輪頂上旋。終不退失菩提心。如是行願堅固。方名受持菩薩戒者。故我二師先為告諭。汝等人人各懷恭謹。同往方丈。迎請和尚。
  (引禮呼眾作禮三拜。起分左右。其為首者。隨二師詣方丈。餘者立定)。

  請戒開導第二

  (請和尚時。可令九人。一人執香前行。次引禮鳴磬。次二師餘眾末行。至方丈禮儀如常。和尚臨堂陞座。先二師禮畢歸位。引禮向上展大具三拜。長跪。合掌白云)。
  仰白和尚。大慈忍聽彼比丘(某甲)等(有餘眾隨加之)。今欲求圓菩薩淨戒。故先恭詣座前。頂禮啟白。願開甘露解脫法門。傳授金剛光明寶戒。不捨慈悲。幸垂策導(白已三拜起具復位。呼云)。
  上香 復位 諸比丘等(如上加名)一齊向上排班 展大具 聞磬聲頂禮三拜 撩衣(拜已)長跪 合掌。
  闍黎師云。
  諸比丘等。所有乞戒言辭。為首者代眾至誠作白(首者白云)。
  我比丘(某甲)等。久已毀形離俗。每懷進道無門。幸值大和尚戒德山高。毗尼海湛。繇是得以登壇稟具。始預僧倫。更欲息慮投誠。重增大戒。故今頂禮座前。悃愊伸請惟願鑒精虔於一念。降悲愍於羣機。均賜菩薩妙善淨戒。令(某甲)等修學大乘。契悟心地。即以四弘化導之功。用酬施戒法乳之德。下情不勝懇禱之至(白已。引禮呼眾頂禮一拜。合掌長跪。一心諦聽)。
  和尚撫尺云。
  諸比丘等(若有餘眾隨類加之)。汝今懇切至誠。乞求菩薩妙善戒法者。先須以三種決定深固大信。發無上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