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號方舉。法鼓大擂。普眾同音。一齊朗誦。二引禮雙鳴引磬導前。諸比丘尼走完。又二引禮雙鳴引磬。領新戒次第走已。一人執香在第十師前行。又一人執香在第三師前行。又二引禮雙鳴引磬。又一人執香在和尚前行。侍者隨後。大眾及新戒至壇。左右班列。三位執香者。側立丹墀左防。引禮歸位。九師至香案前兩分序列。第一師至。居中向上。法皷佛聲即止)。

  四祝延聖壽法

  (准古壇儀。登壇之始。有祝延一科。蓋僧弘佛法。必藉外護。故靈山會上。世尊曾有付囑。若違佛語。而負國恩者。恐教化難昌。今則仍遵古壇儀範。維那作梵。舉祝延香讚。大眾同和)。
  寶鼎爇名香。普徧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端為皇王祝聖壽。地久天長。端為皇王祝聖壽。地久天長。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
  (第一師恭謹拈香三拜默祝聖已)。

  五讚禮三寶法

  (作法之始。必先禮敬三寶者。所以求其加被也。念第二聲菩薩。九師轉下在第一師後。並排一班。展大具。讚禮三寶。第一師先聲。九師同讚)。
  稽首禮諸佛  及法賢聖僧(十師一拜大眾接和)  今演毗尼法  續僧伽命脈(如前)  正法得久住  三乘果不絕(大眾接和。師拜起具)  將登清淨壇  願證明所說(十師口稱。執具問訊)

  六陞壇白眾法

  (十師讚禮三拜畢。維那舉大悲呪。大眾齊聲朗誦。第十師先轉身。從東南向西繞壇。次九師。次八師。乃至第一師末行。繞三匝半。二遍呪完。脫履陞中級繞一匝半。至東南角上壇。第十師在左班尾立。面向第一師來處。第九師至右班列。第八師至左班。面向和尚來處。第七師至右班列。第六師至左班。亦如是列。乃至第一師上壇面向南而立。三遍呪完。鐘魚隨煞一陣。九師向上排班。前五。後四。第一師先聲。九師同和)。
  持戒清淨如滿月(九師向尚一拜。大眾接和。答禮准前可知)  身口皎潔無瑕穢(同前)  大眾和合無疑諍(九師拜下起具)  是乃可得同授戒(九師口稱執具問訊)
  (十師和合三拜已。舉偈方完。鐘魚隨煞一陣 十師各序坐)。
  和尚撫尺云。
  出家不易。受戒良難。若非懇切勤求。安能得趣亞位。塵緣既割。志願須堅。慎始慎終。方堪拔濟。故我憍曇彌最初請度。聖制無容。勤求確志不移。佛慈乃聽。遵行八敬。正法常存。嚴整四儀。僧倫衍慶。登壇秉具。衣鉢為先。審問難遮。要當實答。今則先傳本法。以為入道之基。次方恭詣大僧。而得解脫之本。謹白臨壇大眾。同心共秉。慎勿異緣(撫尺一下)。
  引禮云。
  諸沙彌尼等。人各照位。依次排班。
  (左右為首沙彌尼。從上而下。餘者雁行相隨。至壇前面。分班順次立定)。
  引禮師云。
  上香。
  (執香三人。齊眉一舉。轉身朝上並立。又一舉。具儀並進。第一位走中門。餘二人走兩頰門。並至香案前。又一舉。右手提衣跪下。二引禮站在香案內。為首執香者。自插爐中。餘二人作插香勢。二引禮接彼香插爐中。云)。
  起立(右云)問訊(左云)復位。
  壇上教授師云。
  眾引贊大德。為彼諸沙彌尼。暫持袈裟。以便頂禮(引贊出眾。收衣已)。
  引禮師云。
  一齊向上排班(右云)問訊。展大具(尚云)免展具(左云)聞磬聲至誠頂禮三拜(右云)撩衣(左云)護鉢(拜已。右云)問訊(左云)長跪(右云)合掌。

  七請慈加護法

  和尚撫尺云。
  諸沙彌尼。今者集僧登壇。如律受具。理當先祈三寶。慈光攝照。次屈萬靈威神鎮衛。各稱法名(稱已)作觀運心。隨我通請。
  引禮云。
  諸沙彌尼。一齊起立。
  (十師起座。壇主舉香碟齊眉作梵。九師同和。一侍者合掌與羯磨師對面立。一侍者立壇前第二級。二引禮立香案內。合掌同請)。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西方接引。阿彌陀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盡虗空。徧法界。一切諸佛。惟願不違本誓。慈光攝照。證明受戒。
  (和尚拈香一瓣。傳於侍者。侍者接香傳至第二級侍者。侍者又傳至引禮。引禮接香拈在爐中。求具沙彌尼。隨其所請。一拜起立。須知能所空寂。感應道交)。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大小二乘。毗尼律藏。五篇三聚。解脫木叉。十二分經。權實教典。離欲真淨。甚深法寶。謹運一心。歸命頂禮(儀式如前)。
  香煙迎。香煙請。沙彌尼(某甲)等。一心奉請觀音勢至。文殊普賢。清淨海眾。諸大菩薩。律藏會上。優波離尊者。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傳南山宗。諸大律師。中興律祖。慧雲馨公大和尚。弘傳戒法。三昧光公大和尚。中興止作。見月體公大和尚(此下復續入座上師之得戒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