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法門。亦總稱也。光有身智二殊。法界亦事理兩別。事即機之身心。及所依剎。身光。照身令覺。照剎令淨。智光。照心破癡。照理令顯。身智二光相即。則所照四法亦融。以之稱普。並除惑障。俱得淨名。
  華王髻光明天子(至)令普入無邊法解脫門。
  悲心普觀。授以多法。令入無邊法界。
  眾妙淨光天子(至)種種攀緣轉解脫門。
  眾生藏識。皆名心海。前七轉識。名攀緣轉。轉謂轉生。亦流轉也。緣境非一。立種種名。故經云。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喻云。洪波鼓溟壑。無有斷絕期。既知機殊。隨應授法。
  安樂世間心天子(至)令踊躍大歡喜解脫門。
  謂示物聖樂。令得初地。此樂本有。染而不染。為不思議。
  樹王眼光明天子(至)隨時守護令成就解脫門。
  謂以菩提心為家。二利為作業。並以身口為牛。利智為犂。耕於心地。下聞熏種。生信解芽。起正行莖。開諸覺華。獲菩提果。自利則以不放逸。隨時守護。利他則以能化大願守護。不令魔惑禽獸侵犯。從因至果。得成就也。
  出現淨光天子(至)令現見受苦受樂事解脫門。
  謂慈護現樂。悲救其苦。令見因果。斷惡修善。名真救護。
  普游不動光天子得能持清淨月普現十方解脫門。
  以佛智風。持大悲月。使明見正覺。離苦清涼。
  星宿王自在天子(至)無相無自性解脫門。
  一切法有二種。一是所迷。謂緣起不實故如幻。緣成故無性。二是能迷。謂徧計無物故如空。妄計故無相。又緣起法有二義。一無相如空。則蕩盡無所有。是相空也。二無自性如幻。則業果恒不失。即性空也。此二不二。為一緣起。是故兩喻共顯一法。既不迷能所。則悟真如。成正智火。
  淨覺月天子得普為一切眾生起大業用解脫門。
  悲願為物。現相好形。是大業也。
  大威德光明天子得普斷一切疑惑解脫門。
  毛光普演。何疑不斷。
  △二偈頌讚佛。
  爾時月天子承佛威力(至)而說頌言。
  佛放光明徧世間(至)華髻如是觀於佛。
  初二可知。
  眾生心海念念殊(至)此妙光明之解脫。
  初句。即心海攀緣轉。若以生滅八識。即彼第八。亦名為轉。以恒轉故。云念念殊。恒故非斷。轉故非常。新新而生。念念而滅。念念殊故。體恒不即。彼如來藏。功德常具。義亦不離。如彼瀑流。離水無流。離流無水。又如海波濤。有漂溺故。多畜養故。法合思之。次句明了知。謂此識深細。唯佛智知故。次句示心海性。即是佛智。不令外求。稱機故喜。
  眾生無有聖安樂(至)安樂思惟如是見。
  初二句。明失聖樂。聖安樂者。即聖智涅槃。本有今無故。沉迷妄苦。次句。明與示其性。有樂非苦外。名不思議。見性得樂。性即是門。
  如來希有大慈悲(至)此目光天所了知。
  但是法說。如來即田主也。悲佃物田。為利入有。是所作業。為利。同於求果。入有。似於耕犁。說法。即是下種。勸善。正當守護令熟。可知。
  世尊開闡法光明(至)淨光見此生歡喜。
  前悲救護。語其本心。此明智光。彰其所用。悲智相導。能真救也。
  佛為一切福所依(至)不動能知此方便。
  初句。佛為福依。月為涼本。次句。應言大風持宮。而今云爾。即是轉喻。大地如佛。宮室如福。次句。即照現義。亦清涼義。
  智火大明周法界(至)星宿王天悟斯道。
  八中可知。
  佛如虗空無自性(至)淨覺天王如是見。
  初句。佛如虗空。大業性也。次句。大業體也。不利眾生。非大業故。次句。大業相。依光有影。可以知動靜。依鏡有像可以辨妍媸。然彼影像無自性。如來相好。當知亦爾。
  佛身毛孔普演音(至)如是解脫光天悟。
  (入第三經)。
  △二八部四王眾八段。初四段。皆初一是天。義如前釋。初乾闥婆王二。初長行得法。
  復次持國乾闥婆王(至)攝一切眾生解脫門。
  即東方天王。謂攝受折伏。逆順多端。善巧應機。故名自在。
  樹光乾闥婆王得普見一切功德莊嚴解脫門。
  謂令眾生。見佛一切功德嚴。佛一毛而為利益。一一皆爾。故云普見。
  淨目乾闥婆王(至)憂苦出生歡喜藏解脫門。
  以慈愍方便。除憂則喜生。憂苦既如海廣深。喜樂亦難盡。名藏。然則世之憂喜。生乎利害。利害存乎情偽。苦樂存乎吉凶。吉凶存乎愛惡。愛惡盡則吉凶苦樂皆亡。情偽息則利害憂喜永斷。如此方為永斷憂苦。喜樂生焉。
  華冠乾闥婆王得永斷一切眾生邪見惑解脫門。
  謂得佛決定智光。則邪惑永斷。
  喜步普音乾闥婆王(至)澤一切眾生解脫門。
  謂慈雲普蔭。材與不材皆涼。慧澤廣雲。三草二木咸發。
  樂搖動美目乾闥婆王(至)